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球时报社评:嫦娥五号降落在小康世界 这很协调

原标题:社评:嫦娥五号降落在小康世界,这很协调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这是中国全面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这当然不是2020年中国的唯一骄傲,就在上个月这个国家最后几个处在贵州省的贫困县实现了摘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亦取得决定性成果。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统筹前进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的总财力就那么多,既要鼓励发展高科技能力,给全社会的进步不断开拓空间,提供动力,又要下大力气持续推进民生建设,将社会公平嵌入到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中。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怀疑中国的这种统筹平衡做得不够,认为中国向航天等领域投入资源过多的声音在舆论场上长期存在。其实,难归难,但中国的相关统筹平衡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起来还是做得相当下力气,并且实际效果很正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响亮、最家喻户晓的国家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民生建设和公平正义一直是全社会持续的注意力重心。科技兴国战略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可谓紧密交织,最近几十年,中国人可不是勒着裤带搞航天,探月决非中国社会打肿脸充胖子的“政治形象工程”。

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进展整体上提升了中国的战略竞争力,我们的日子与此同时逐渐好了起来。回过头看,如果我们没有这些科技领域的同步迈进,这个国家的繁荣会多么缺少骨架,多么欠缺长期的保障。

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人均GDP不是G20里发展中国家最高的,但我国这些年的重大科学进展无疑是发展中国家和一般发达国家里最为突出的。中国之大对于推动重大技术进步的特有孵化优势发挥了出来,这很令人欣慰。

中国早已施行市场经济,但同时保持了政府的引导作用,使得我们的市场经济没有在低水平上不断复制徘徊,满足于全球价值链上低端的繁荣。中华民族的上进心持续释放动力,国家的体制托起了它,我们因此而得以有方向感,均衡地前进。

反过来说,中国也没有“惟科技发展论”,把诸如取得航天成就等具体目标当成压倒一切的任务,没有形成全社会围绕高科技的一个精英圈,脱离全国广大公众,甚至导致贫富两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与中国比起来,今天印度的航天工程就相对显得勉强得多,当然,再困难也搞月球和火星探测,这是印度人的选择。

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还有漫长、艰难的路要走,我们今后恐怕要拿出更多资源投入到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说实话,公众对此有原则性支持,但这种支持并未充分转化成优待高科技产业以及相关人才的政策。我们这方面可以继续发力的空间很大。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我们的航天技术全面达到世界一流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进展。浩瀚的太空有着无限可能性,支持人类未来发展的大部分资源肯定在地球之外。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外太空,良好的、有充分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将为此提供力量,志向和梦想将鼓舞我们锲而不舍。嫦娥五号真的只是个开始。

相关阅读:
  • 新闻1+1丨世界首份月背样品,意味着什么?

    6月28日,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土特产”正式交接,这是世界上首次从月球背面取样成功。这也意味着,嫦娥六号任务正式转入科学研究新阶段。接下来,重点研究什么?此次取 2024-06-29
  • 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活动在京举行

    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活动在京举行

    原标题: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活动在京举行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宋晨)6月26日下午,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活动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2024-06-27
  • 我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

    来源:财联社财联社6月23日电,来自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等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钻采岩屑月壤的观察分析,首次 2024-06-23
  • 距离回家又进一步!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完成“太空接力”

    距离回家又进一步!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完成“太空接力”

    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 2024-06-11
  •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在轨样品转移

    新华社快讯:6月6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随后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继嫦娥五号之后,我国航天器第二次 2024-06-06
  • 太空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原标题:太空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近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引发广大网友热切关注。浩瀚苍穹,自古以来 2024-05-17
湖南邵东辟谣新冠阳性报告:实为阴性 当事人拍照编制成阳性 @重庆人 为你心中的“最美家乡河”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