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她“刷屏”

原标题:为她“刷屏”

来源:云南发布

12月1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感人事迹。

《人民日报》

为她“刷屏”

为她“刷屏”

“我从心底敬佩您这样的人……您为这些女孩子们在荆棘重重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天,督促她们走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您选择将自己的爱给了山区的女孩们,让她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美丽的风景。”12月5日,南航乘务员朱静怡给飞机上偶遇的一位乘客写了封信。

这位乘客正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上图右。陈欣波摄,新华社发)。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梦想,张桂梅老师感动了无数素昧平生的人。

短评

师者如灯

教师马海至今念念不忘一个场景:2009年秋,他陪张桂梅老师去家访。走访完大多数学生后,还剩一名家住大山深处的学生。当时天色已晚,要坐拖拉机进山里,考虑到张老师身体不好,马海就让张老师先回去,自己和其他人进峡谷去家访。等马海他们一路颠簸返回,已是后半夜。一出峡谷口,只见张老师提着电瓶灯,站在原处等着马海他们,一问,她已站了五六个小时。马海说,当时感觉那盏灯格外明亮,无论多久都会亮在他的心里。

作为一名山村教师,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张桂梅靠的是全身心去“立德树人”。在张桂梅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人师者的人格形象。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期待更多像张桂梅一样的名师涌现。

《光明日报》

为她“刷屏”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张桂梅为何让人热泪盈眶

《光明日报》评论员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这句话出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位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的乡村教师。从照片看,她身躯瘦小,脸庞沧桑,但目光坚毅而执着。40多年来,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时代的“燃灯者”,张桂梅的故事让许多网民热泪盈眶。圣者渡人,40多年来,张桂梅笑对人生风雨坎坷,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她帮助一个个孩子改变人生的轨迹,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困难的处境,这是何其崇高的事业啊!

张桂梅让人热泪盈眶,还因为她激发了人们对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群体的感怀。我们相信,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无数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他们终其一生或许默默无闻,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看似普通平凡,却无比崇高。他们持之以恒的坚守和奉献,温暖了每一位学子的心灵。社会不该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位识文断字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份师恩难忘的情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恰似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教师群体的写照呢?致敬张桂梅,就是致敬每一位润育桃李的教师。谢谢你们——让知识传承,让文明赓续,让青春激荡,让学子成长,让梦想飞扬!

致敬张桂梅,同时也表达了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一贯立场。事业发展,人才为先。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人才、积聚力量。

《新华每日电讯》

为她“刷屏”

新华时评

师者桂梅,立德圆梦

63岁的“燃灯校长”张桂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一直扎根在云南贫困山区一线,拖着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梦想,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个人该如何坚持理想,如何恪守德行,如何自我超越,张桂梅做了最好的注解。人民教师为了谁,怎样当一名好教师,怎样培养好学生,张桂梅成为了榜样。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张桂梅以实践做出了有力回答。

张桂梅告诉我们,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化育人心,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

总有一种力量,担当奉献,苦干实干,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那是“老师学生一起苦教、苦学,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

总有一种信仰,为国为民,坚定如磐,那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那是“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礼就不办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请提前把丧葬费预支给我,我想把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张桂梅一生无儿无女,却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的心里装着更大的家和国。红土高原一枝梅,铁骨丹心傲雪霜。你看,那山,那梅,值得欣赏和尊重。

《经济日报》

为她“刷屏”

短评

动力来自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曹松

坚守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地区40多年,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张桂梅靠的是什么?是信仰。张桂梅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炽热的心,这里面有党和人民,有我的学校和孩子们。”

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有始终不忘的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所以张桂梅能够全心全意聚力教育、助推扶贫,把个人生命融入党的事业,在逆境中活出了璀璨人生。

坚定信仰,就会有不竭的动力。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时代奋斗路上,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舍身忘我、前仆后继靠的就是理想信念。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面对逆境顺境都能够笃定前行。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无论是激流涌动还是风云变幻,都能够经受住挫折不断奋起。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每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顽强拼搏。学习张桂梅,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价值,为实现新时代伟大梦想贡献力量。

《工人日报》

为她“刷屏”

《中国日报》

为她“刷屏”

张桂梅荣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以及她的先进事迹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大家纷纷在朋友圈中转发分享她的先进事迹,同时为她荣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留言点赞。

为她“刷屏”

为她“刷屏”

为她“刷屏”

网友评论

为她“刷屏”

为她“刷屏”

让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

广为传颂

在人们心中久久回响

让时代楷模的精神力量不断生长

转化为前行的力量

这便是我们致敬的最好方式

相关阅读:
中央出手,今年这些地方政府被约谈! 山西省跨境电商行业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