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双河长制带来河湖长治

原标题:双河长制带来河湖长治

初冬时节,湖南永州仍是绿影婆娑,生机盎然。在湘江河畔晨练、散步的人络绎不绝。家住永州市冷水滩区下河线的市民唐莹每天都会沿江跑上1个小时。她在附近居住了近20年,见证了湘江的蜕变。“这里以前水是黑色的,连河下的石头都是黑的,不像现在这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唐莹告诉记者,当年,永州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处永州市中心城区,废水、废渣直接排放进湘江,严重影响了湘江水体安全和居民生活质量,市民反映十分强烈。“我记得从小时候起,每到下午5点左右,难闻的臭气就冒出来了。将造纸厂关闭后,我们再也不用关窗户躲避臭气了。”唐莹对记者笑谈起她的“气味记忆”。

永州地处湘江之源,拥有4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境内主要河流733条。“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河湖的管护力度,在全省率先推行双河长制治水模式,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干净水,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永州市河长办负责人介绍,永州积极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水环境治理与监督,2017年9月,在全省率先招募241名社会志愿者担任市级重要河流民间河长,成立了14个县级、193个乡级民间河长行动中心,依托民间河长推进“1+3”模式团队建设,即“1个河长+1个社区、1个学校、1个志愿者团队”。通过“1+3”模式,永州每年撬动数十万人直接参与到河流的保护中来,形成了全民参与河流管护的力量。全市主要河流各明确了一名“官方河长”、一名“民间河长”,不仅做到了每条河流都有河长,每个河长对应一条河流,还与精准脱贫工作相结合,优先选择贫困户担任护河员、护水员。今年前10个月,全市民间河长累计巡河2600余次,有效反映解决涉河涉水问题360余个。

永州市冷水滩区宋家洲网箱养鱼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当地百姓的老本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箱占用了大面积水域,不仅影响了宋家洲水电站发电和航道通行安全,而且对湘江水体造成了污染。永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河长制落实,全面取缔宋家洲大坝上游水域内的养殖网箱。“大概还有10来个,拆完还要2个小时。”记者在宋家洲大坝上游网箱拆除现场看到,道路旁摆放着拆除的铁桶和钢架。冷水滩区网箱养鱼取缔工作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组对养殖户逐个调查摸底,入户宣传,向养殖户解读有关政策,动员他们自行拆除网箱等养殖设施。目前,外河道38户网箱养殖户已经全部签订协议,拆除网箱93695.5平方米,确保了饮水安全。

如今,永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前10个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永州综合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第17位。

相关阅读:
一村一品 农闲不闲 2020“欧洲伙伴”媒体合作云论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