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玉林中院陆敏平:法院人的恒心

原标题:玉林中院陆敏平:法院人的恒心

2020年,是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建院70周年。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一代代玉林法院人将他们的青春年华融入到激情燃烧的新时代,把铿锵的脚步汇入到司法为民的新征程。退休老法官陆敏平为我们讲述他的40年法院工作生涯,带我们一起见证玉林市法院的峥嵘岁月。

▲陆敏平讲述他的法院生涯

▲陆敏平讲述他的法院生涯

法院的“慢”生活

1975年,陆敏平进入玉林市中院。“那时候,法院只有13个干警,几间简陋的办公室,我就成为了那1/13,开启了我的法院工作生涯。”人员少、基础差、机制不完善,是陆敏平对70年代法院的最深印象。

当时审理案子,法官还得自己四处调查取证。“那时候办公的交通工具大多是自行车。”陆敏平回忆道,干警出门办案,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送达法律文书、调查取证全靠它。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1978年院里的办案交通工具终于升级为汽车——一辆二手旧吉普车、一辆旧上海汽车。“看到汽车,可把大家高兴坏了,觉得以后外出办案的效率会大大提升了。”不过,就是被大家寄予希望的汽车没少给干警们带来烦恼。

▲办案交通工具变迁

▲办案交通工具变迁

▲办案交通工具变迁

▲办案交通工具变迁

有一次,陆敏平与同事到桂平市一个乡镇调查取证,汽车陈旧故障不断,大家只能推车前行,安顿好车子之后步行至目的地。“刚下过雨,村里的路很泥泞,我们几个人前前后后花了7个小时才把工作完成了。”往事历历在目,陆敏平感慨颇深,他说条件虽差,但大家都在积极克服困难,只为把工作做得更尽善尽美。“后来,交通越来越便利,院里的车辆配备越来越完善,干警们出发有警车协助,办事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法院发展进入“快”车道

“就拿制作文书为例,我经历过手写文书、蜡纸油印文书的年代,有时候,一份长判决要出二三十页蜡纸,非常耗时。后来逐渐有了较好的电脑、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文书制作变得越来越便捷。”陆敏平说,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法院的发展越来越快,新鲜事物越来越多。

▲看着老照片,陆敏平讲述以前文书制作过程

▲看着老照片,陆敏平讲述以前文书制作过程

玉林市法院与时俱进,将运用新发展理念统揽工作,全力推动法院信息化转型升级。尤其是2013年,玉林市中院作为全区法院CA信息化试点单位,将审判管理体统引入CA应用,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能“网上办公”更能“网上办案”。

▲法院信息化发展今昔对比

▲法院信息化发展今昔对比

▲法院信息化发展今昔对比

“我们法官只需要点击鼠标,轻敲键盘,立案、送达、开庭等审判信息资料都会在电脑上展现,对自己审理的案件情况一目了然。文书制作流程也变得更便捷,办案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那时的开庭审理案件情景

▲那时的开庭审理案件情景

▲现在的“云庭审”开庭情景

▲现在的“云庭审”开庭情景

当事人可以通过网上立案,方便快捷;轻点鼠标,通过庭审直播网就能在家观摩法庭活动,让法院的司法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裁判文书上网不仅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更使人民群众对司法权力的运行及其结果看得见、摸得着;通过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名单;通过网络开展司法拍卖,提升财产处置效率……陆敏平细数着这些年的变化,“智慧法院”的建设让以前很多不敢想象的事情变成现实,审判执行质效不断得到提升;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置于阳光下运行,司法公信力得到不断提升。尤其是得知今年全市法院通过“云立案”、“云庭审”、“远程调解”等手段保障疫情防控、审判执行工作两不误时,他直竖大拇指夸赞。

法院人的“恒”心

这么些年,法院的变化更体现在人员队伍的变化上。

陆敏平刚进法院时,干警中“科班出身”的不多。干警们通过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在职教育以及各类专业培训,掌握法学基础理论。随着法院队伍建设的逐步完善,一批批法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进入法院,人员队伍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法官员额制选拔出更优秀的法官、组建了更科学的审判团队,法院队伍向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效有了更大提升。

▲陆敏平带我们回顾法院历史

▲陆敏平带我们回顾法院历史

“40年间,法院的办公条件发生了很多变化,司法环境也在不断更新,人民司法事业壮阔发展。40年间,我更感受到我们一代又一代法院人辨法析理、定分止争、守护公平的不变初心。”陆敏平表示,虽然已从审判岗位上退了下来,但自豪自己为司法事业献出40年的青春与汗水。“我们的审判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的年轻法官、年轻法院人们,坚守初心,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不要辜负这个来之不易的新时代。”

相关阅读:
天府健康码已停用?成都市网络理政办:没停用,目前已逐步恢复访问 河北唐山:有严重质量问题预售项目 暂停拨付房企商品房预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