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原标题: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桂唯,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0年跨专业保研至四川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获得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三等奖,国青杯一等奖等十余项奖项。参与西蜀园林文人纪念性园林三苏祠的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与三维激光扫描切片完成三苏祠内构筑物复原图的绘制参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西蜀园林》(待定)两本专著的编写工作。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作为美术生的桂唯在高三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在处理画面关系方面更有天赋,这也是她本科阶段选择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因。桂唯喜欢美丽的事物,而通过设计创造出美的事物会让她有一种成就感。

但在四年的学习中,随着对专业的了解加深,桂唯逐渐意识到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不能简单地留在表面的审美阶段。相较于绘制表面的被大家看见的美丽,桂唯更希望做一些更根本的对美的贡献,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的这片土地解决一些问题。而环境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更注重功能性建筑物室内外的协调美,而不是景观性建筑群的整体美,这与桂唯所追求的不同。所以,她做出了一个艰难但坚决的决定——跨专业修读风景园林。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困难并不是很多,我首先要做的是赶上其他同学专业课的进度。”当桂唯回想起跨专业的困难时,只是淡然地将自己所有的努力视作应当。

然而在淡然的背后,是无数废弃的图纸与夜夜不熄灭的灯光,一张张废掉的图纸在桌角的废纸篓里堆积,一个个被否决的方案在回收站中粉碎。无数个日与夜中,亮起的不仅仅是写字桌旁的台灯,还有属于桂唯自己的微微萤光。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为了成功跨专业保研,桂唯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比赛。然而比赛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桂唯在准备成都花箱树池方案征集比赛的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平日里网络交流的方式有多么方便,在这个特殊阶段就有多么令人苦恼。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相互督促,网络的滞后性被无限放大,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作息不一致,也让开会时间的确定变得不顺利起来。组员间的不熟悉更无异于雪上加霜。

桂唯改变不了疫情,但她在摸索中渐渐找到了应对疫情下工作的方式。桂唯和同导师组的同学商量,和低年级的两位同学沟通,她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大家也渐渐地团结在了一起,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斩获二等奖。对于桂唯来说,这次比赛的重点并不在于结果,而是在过程中收获到的能力。桂唯对于团队协作更加得心应手。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左四为桂唯)

正是由于桂唯展现出了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推荐她加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西蜀园林》两本专著的编写团队。与要求单一领域专业的实验不同,编写著作更像是一个科研和文学的总和,广泛的阅读、材料的收集、创新点的提取都是编写著作必要的。

对于桂唯来说,这些都称不上难题。反而是在最后为出版社写申请报表的工作中,零零碎碎的修改拉长了时间。桂唯既对过长的时间感到焦虑,又因为反复的细微处的修改而产生了挫败感,但她很快地调整好了心态,顺利地与出版社约定好了出版时间。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而桂唯与西蜀园林的缘分不止于此。去年12月,桂唯随团队去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一路上大家走走停停,吃吃东坡肉,拍拍风景。在这种不太严肃甚至偏向旅游的氛围里,桂唯行走在三苏祠的古建筑群里,体会到了浓浓的历史感与深深的归宿感。绿水环绕着朱墙,小桥的倒影与荷花相和。桂唯深入翠竹浓荫之中,立在三苏的雕像前,名人纪念性园林的美让她沉醉,她迫切地想要深入地了解它们。

在之后的研究中,结合自己实地考察走访的感悟,桂唯与团队用三维激光扫描三苏祠,利用激光测距获得大量数据,快速复建出了三苏祠的三维模型,并通过切片完成了三苏祠内构筑物复原图的绘制。而在绘制的过程中得到的关于三苏祠的数据在后续专著的撰写中也成为了重要资料,桂唯也因此参与了部分撰写。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从三苏祠扩大到整个西蜀园林,桂唯越深入了解,越感叹于西蜀园林的美。西蜀园林已经不仅仅是桂唯的研究方向了,更是她自己的热情所在。有人说西蜀园林只不过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分支,桂唯却并不认同,她觉得西蜀园林是一个重要的体系,尤其是其中的名人纪念性园林更是西蜀园林体系中的重点。名人纪念性园林的特点便是“纪念性”,纪念性对于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发展、演变、传承等都具有根本的影响和推动,甚至对整个西蜀园林的发展过程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这样一个重要却不太受重视的研究方向,让桂唯更具有热情。

“这是一个新的方向,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贡献力量的方向。”桂唯说着自己喜欢的事业,漫天星光也不及她眼中的亮光。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在学业科研之余,桂唯还有许多爱好,逛公园、做手工,还有伴随她长达十多年的绘画。甚至在去年的环球会议俱乐部TED×SICAU的年度大会“聚火”中,桂唯更是参与到海报绘制中。“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光,不必等待炬火。”大会的宣传语仿若为桂唯量身定做。桂唯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总是一刻不停地在未知领域里探索,不论是果断地选择跨专业保研,还是打定主意钻研西蜀园林的修复,她从不等待炬火,而是努力地发着光。

“找到真正想要做什么,清晰评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桂唯这样要求着自己。桂唯希望自己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哪怕未来有再多的变数也要尽力做自己想做的。在浮躁的当下也要保持自己的初心,真真正正地走进自己的专业。

ICON川农|从三苏祠到西蜀园林,她在这里与苏东坡相遇

在充满迷雾的前行道路上,桂唯早已点亮了属于自己的萤火,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萤光虽弱,却生生不息,直至光芒万丈。

相关阅读:
蔡英文当局"潜艇自造"开工一周 造船公司就曝两起重大事故 特朗普政府准备将中芯国际等列入“中共军工企业”黑名单?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