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将建 位于北大昌平新校区 建成后将对公众开放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将建位于北大昌平新校区建成后将对公众开放

想通过真实鲜活的文物来触摸中华文明发展史?来北京大学吧!近日,北大与国家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建设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通过真实文物展现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基因库选址北大昌平新校区,建成后将对公众开放。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海介绍,基因库整体布局可概括为“两库四中心”:“两库”即文物资料库和文物数据库,“四中心”即考古大数据中心、文物保护中心、科技分析中心和古文字研究中心,“我们想把这些实物和信息都综合起来,形成一部活的文物教科书,通过文物来讲述中国历史,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本身庞大,但有其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我们完全可以用文物的形式来讲述。”张海解释,每个文物都非常小,但它背后都有很多故事,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从中能发掘出来的信息会不断增加,这些文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基因库的一大特点是系统性,将选取整个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重要事件、重要历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物和科研标本。北大考古学科历史将近100年,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科研标本体系,收藏了非常多的文物和科研标本,且成系列。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之下,北大也将与各地考古所、博物馆等联系,从各地收集相关标本,对资料库进行完善。

除了实体的文物,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还将提取文物范围、模型、成分等相关信息,做成文物数据库。未来,希望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支持教学,让学考古的学生一开始就可以摸到实物;二是吸纳更多国内外顶尖学者开展研究;三是向公众开放,服务社会。张海透露,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实体工程及其相关网上数据库,都将对公众开放。(李祺瑶任敏)

让我拉起你的手 高邮市:通车降费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