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愿以青春铸忠诚 ——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聚焦使命任务加快转型发展纪实

原标题:愿以青春铸忠诚——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聚焦使命任务加快转型发展纪实

对于青春的诠释或许有很多种,但当你走上绵延千里的青藏线,你会感受到它的跨度和平凡中的热血沸腾。

对于忠诚的诠释或许有很多种,但当你走进大山深处或荒漠戈壁的绿色军营时,你会感受到它发光的底色和无悔中的厚重。

“特别能吃苦,军中之虎贲……特别能忍耐,报国之忠魂……特别能战斗,打赢之坚盾……”夕阳的余晖下,凿刻在石碑上的《青藏兵站部赋》那通体的红字显得格外明艳。站在这里,既感受着历史的凄凉悲怆,也感慨着今天的辉煌壮美。

然而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千里青藏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终将见证青藏兵站部历代官兵在这里挥舞的旗帜,留下的青春,镌刻的忠诚。

在传承发扬的路上

永葆初心本色

走进青藏兵站部各大大小小的军史馆,那些留存在资料中的历史、人和事会在一瞬间立体起来。展示柜里,那些笨重的、残缺不全的、甚至要靠标签说明才能“认清模样”的物品会让每一个人深感震撼;照片墙上,那些模糊的、泛黄的、但依旧不乏视觉冲击的历史照片会让每一个人热泪盈眶;荣誉栏中,那些大大小小、虽有了年代却不失了色泽的奖牌、奖杯、奖状,成为青藏兵站部历代官兵视若珍宝的精神给养。

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初到青海的官兵们认识了慕生忠将军;知道格尔木如何从几顶帐篷变成了戈壁新城;明白了一代代青藏线官兵前赴后继、挑战极限,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铁山劈两半,冰河变通途”的豪情壮志;懂得了雪域高原接力奋斗,与风雪搏斗,与死亡较量,却矢志不渝的担当和忠诚。

一座城,五条线。对于青藏兵站部的官兵们来说,这再也熟悉不过了,因为他们的岗位在这里,他们的责任在这里,他们的军旅生涯在这里。

一座城,就是格尔木市,这座被绿色军装浸染的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满目荒凉到生机勃勃,现在已经有了它独特的气质。

五条线。第一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从甘肃柳园经格尔木到拉萨的公路。这条饱经世纪风霜的地上“天路”,全长1823公里,结束了千百年来进藏物资靠人背畜驮的历史,支撑起了内地挽起西藏政治、经济建设的一条坚实臂膀。第二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架设的从柴达木腹地大柴旦镇到拉萨全长1329杆公里的国防通信线,是第一条穿越雪山戈壁、直达拉萨的架空明线,结束了西藏通讯靠烽燧传递的历史。第三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铺设的由格尔木到拉萨的全长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是我国第一条高海拔、长距离、多品种成品油输油管线。第四条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青藏兵站部参与修建的兰西拉光缆通信线;第五条是2001年参与修建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这五条线不仅被西藏人民誉为须臾不可离的“生命线”、传递时代文明的“信息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能源线”,同时也形成了内地通往西南边陲极具战略意义的立体大通道。

“西藏平叛期间,我营所在的部队担负兄弟部队进山剿匪任务,做到剿匪部队进军到哪里,他们就把作战物资运送到哪里,为迅速平息叛乱做出贡献。作为新一代高原汽车兵,我们要发扬老一辈汽车兵缺氧不缺精神的革命气节,不畏困难,坚决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这是兵站部某汽车运输旅特种运输营在完成陆军某部转运任务休息间隙,营长王国庆和全营官兵互动的一个场景。

王国庆口中的老一辈汽车兵包括青藏兵站部运输科原科长张鼎全,他上百次带领车队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永冻带。患上癌症后,他仍坚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把39岁的生命永远融入雪山冻土之中……

王国庆口中的新一代高原汽车兵包括士官张千千,他驾驶军车行驶至唐古拉山时,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引发急性脑水肿。昏迷之际他一边尽力控制着车速和方向,一边缓慢地拉好手刹停下车……抢救苏醒后的张千千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车怎么样了?”

是啊,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今年是青藏兵站部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30周年,驻守高原执勤6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穿行生命禁区,闯过死亡地带,用生命守护着光荣传统,用血肉之躯诠释着军人使命,有780多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据兵站部政委田林介绍,该部历经了6次重大调整改革,无论隶属关系怎么变、体系结构怎么改,官兵都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从不谈条件、打折扣,官兵始终牢记前辈们的创业初心不丢、强军的使命担当不忘、能打胜仗的职责要求不降,传承老一辈青藏线人扎根雪域高原、忠实履行职能、无私无畏奉献、顽强拼搏进取的忠诚火种,忠诚守高原、激情干事业。

在奋斗强军的路上

永远斗志昂扬

今年7月中旬,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编组应急保障分队展开了一场多要素应急保障实兵演练,在检验各单元作战指挥水平的同时,促进部队在全天候、全地域、全要素模块化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兵站部部长谭东方说:“为深入推进部队练兵备战,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组织部队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线上的陌生地域进行复杂气象条件下模块化全要素后装保障训练,对复杂课目进行强化训练,着力提高官兵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这里是新年度开训的演兵场,陌生的环境,高原腹地的恶劣气候,寒风肆虐、飞沙走石的极寒天气,青藏兵站部所属部队在近似实战条件下进行野战兵站开设、野战医疗所搭建、物资装卸、管线抢修等课目训练,锤炼部队实战化保障硬功。

这里正在召开兵站部专题议训会,“和平积弊是战斗力致命的腐蚀剂。”大家不断查找训练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梳理出一批制约战斗力生成的训练难题,深刻剖析反思“观念没转变”导致训练质量不高、“方案不科学”导致训练效率不高等问题,拉单列表逐个研究解决。

根除和平病,听令上战场。近日,某输油管线管理大队利用驻训时机开展以模拟战时管线输油遭敌破坏为战术背景的油料支援保障演练,着力检验部队机动支援、紧急抢修、故障排除、消防防卫等一系列应急处置能力,为确保部队战时油料支援保障能力保得通、打得赢提供有力遵循。某勤务保障大队紧紧围绕提升新质战斗力,在茫茫戈壁上紧锣密鼓地开展“侦、控、扰、防”综合训练,在真抓实练中推动“电磁利剑”从幕后走向前台。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兵站部党委认为,兵站部作为战役支援的“拳头”和高效保障的“尖刀”,面临的任务更艰巨、考验更直接,必须聚焦练兵备战,扛起新时代固边稳藏的使命担当。

部队的硬朗作风成就了一代代官兵的成长。某汽车运输旅排长查斯葭初到该旅时,一度对运输执勤有些不适应:上任务就是开着军车跑青藏线,战位在“大后方”,离战场很遥远。

“朝鲜战争期间,敌我力量悬殊,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驾驶员陈佑甫执行运送弹药任务,多次驾车冲过敌封锁区、突破敌空袭地域,安全行车6万余公里;战斗英雄赵宝印,面对敌机轰炸,沉着应对,创造了用步枪击落敌机的奇迹……”聆听营领导讲述的光辉战例后,查斯葭深受触动。走上该旅雪线讲堂,他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的面前没有枪林弹雨,但一样硝烟弥漫;我们的战斗没有刺刀见红,但意志同样顽强坚定!”

近年来,青藏兵站部认真开展“天路砺精兵、打仗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举行专题演讲比赛、编写英模故事读本、制作典型宣传灯箱、创演野战文艺节目,用蕴含其中的战斗精神感染广大官兵,不断激发他们练兵备战、矢志打赢的内在动力。

有一年,西藏那曲、阿里等地遭受特大雪灾。兵站部官兵接到上级命令后,连夜突击装车,105台运输车满载着救灾物资向灾区疾驶。然而,山沟被雪填平了,公路被雪覆盖着,哪里是沟,哪里是路,只能凭借山的位置来判断。官兵们跳下车,用脸盆、铁锹铲雪开路。5天5夜,“人不卸甲马不卸鞍”,救灾物资安全送抵灾区。

“命令面前没二话,任务面前没困难。”近年来,他们多次成功遂行抢险救灾、管线抢修、物资运输等任务,为稳固边防、保卫边疆、造福群众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拥政爱民的路上

永远不打折扣

听说青藏兵站部某大站扶贫小组要来,格尔木市乐苑村书记王进良早早便等在了村口,远远看到迷彩绿,王进良觉得特亲切。自从和青藏兵站部某大站结了帮扶对子,王进良说全村人就多了一门亲戚,感觉在脱贫的路上走得更有底气了。

全面参与市政建设;主动与青藏两省区协商,成立联合开发格尔木市资源领导小组,促使格尔木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先后参加西藏“一江两河”工程、青海钾肥百万吨项目工程等国家和省区重点工程项目以及社会公益建设项目……近年来,青藏兵站部不但积极参与地方建设,还通过党建、健康、教育、产业等帮扶形式,与236个村社结成帮扶对子,带动青藏公路沿线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火西村自1991年起就是青藏兵站部机关的定点扶贫村。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土地干涸,全村150户人长期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

“扶贫从根上扶,帮困从根上帮。”兵站部领导带领官兵与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扶贫致富办法,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向村民传授农技知识和养殖种植技术,协调联系劳务输出,使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这个村已经成为西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帮火西村摘掉贫困的帽子后,青藏兵站部又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达隆村结成帮扶对子后调研发现,达隆村一直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条件和基础。2018年,兵站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向村里捐赠价值46.8万元的农用机械,帮助村里集体经济实现“破零”。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又投入60万元用于援建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2020年10月27日,青藏兵站部机关投资103万元,为达隆村援建一座乡村旅游服务中心,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乡亲们的收入。(王宥力莫昌伟王先锋朱伊丹)

海南首家全降解生活超市亮相海口 央视关注海南数字文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