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汇成脱贫攻坚的希望之海 ——浙江四地在乐山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探索

原标题:汇成脱贫攻坚的希望之海——浙江四地在乐山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探索

来源:四川日报

2019年伦敦设计周上,来自峨边的“彝族小凉山包”文创产品被一抢而空。

从中国西南群山深处来到泰晤士河畔,一块彝绣的出国之旅,也是这个贫困山区融入世界、奔向小康的奋进之旅,其背后推手是东西部扶贫协作。

2017年,按照中央部署,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台州市椒江区、衢州市江山市和金华市浦江县等四地,开启对口帮扶乐山市马边、峨边、沐川和金口河“三县一区”的历程。

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帮助下,峨边彝绣首次走出大山,实现了“创意下乡,产品进城”;

在浙江的帮助下,沐川的蜂蜜卖到北京、上海,甜蜜产业有了甜蜜味道;马边的青梅和白竹制品出口日本;犍为建起跨省飞地园区,10多家浙江企业闻讯入驻。

从点到面,教育、健康、产业、劳务和社会等领域实现全面协作联动,文旅、经贸和科技领域深度融合推进。

浙江牵手小凉山同行,汇成脱贫攻坚的希望之海。

新动能:不只是提供资金和项目,更带来思路和理念

“2000元!”得知自己参与生产的一款彝绣丝巾在英国卖出高价,阿赫秀枝颇为意外。

她万万没想到,那么“洋盘”的地方居然喜欢自己这些“土”东西,而且还卖出这么高的价钱。

今年52岁的阿赫秀枝是峨边妇联彝绣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从事彝绣工作已有10多年。在这之前,彝绣工作室的产品主要集中于服装等领域,一件产品少则几十元,多则两三百元。

转变的契机发生在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吴碧波副教授率队在峨边县开始地方特色品牌设计与传播实验,通过创意,赋予彝绣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为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城市赋能。

效果出乎意料得好。通过一系列创新,工作室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手法更加多元,更受市场欢迎。仅今年“双11”期间,他们就卖出近10万元产品。

10多天前,吴碧波又来了。这次,他们与乐山就助力脱贫振兴及文化创意发展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几年,将通过艺术设计策划与实践,带动当地乡村创业创新。

“他们的设计比金子还珍贵。”在阿赫秀枝看来,吴碧波等人带来的创意弥足珍贵。

变单纯的给钱给物为更加多元的智力、创意、人才帮扶,是这一轮浙江对口帮扶乐山的新变化。

在马边,对口帮扶的绍兴市越城区先后投入扶贫协作资金2000多万元,新改建一批学校,同时在这些学校设立“树人班”“陆游班”“鲁迅班”“元培班”,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方位帮扶体系。

在市中区,浙江理工大学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围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基地培育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

在金口河,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当地的乌天麻,开发出一系列健康产品,壮大了当地的乌天麻产业。

新模式:从“端碗送水”到“挖塘养鱼”,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

初冬,浙江-四川东西部扶贫协作乐山产业园犍为飞地园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园区规划范围为5.7平方公里,分三期实施,其中第一期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竣工,部分企业开始入驻,其中包括投资150亿元的晶科能源2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

从表面看,这个园区和别的园区没什么区别,但深入进去,就发现其非同一般:入驻企业绝大部分来自浙江,税利则是犍为、峨边、马边、沐川、金口河“四县一区”分享。

这就是浙江与乐山联合探索出的“跨省飞入+市内跨县落户”飞地园区模式。

浙江省赴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工作组乐山片区片长、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润晔形象地称这个模式为“挖塘养鱼”:浙江乐山联合挖“塘”,联合引“鱼”,今后的收益归几个对口县区按比例分享。

更特别的是,这个“塘”并没有放在四个对口区(县),而是“飞”到了犍为。

为何这样?朱润晔透露背后的秘密:四个对口区(县)山高坡陡,土地异常匮乏,要实现脱贫,必须有产业支撑,经过反复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个方案。“提出容易实现难!”朱润晔回忆,虽然各方对整体方案很认同,在具体分配比例上却分歧很大。

尤其是落户地和对口县区之间的税收分配比例,到底是7:3,还是6:4,抑或是5:5,双方各执一词,经过反复协调,最终达成一致。

“单纯帮扶一点钱,如同端碗送水,几天就用完了。但引进一家企业,就有源源不断的税收和就业;建一个园区,就能吸引更多企业。”这就是整个浙江对口帮扶的理念,不只瞄准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始终把产业扶贫放在首要位置。

3年来,“挖塘养鱼”的模式一以贯之,帮扶队将近八成的协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建基地、搞加工、促融合。

不只产业发展要“挖塘”,人才援助也“挖塘”:在峨边,帮扶队在县人民医院建立起7个专家工作站,实现常态化入驻。

在帮扶队的支持下,峨边县人民医院建起妇幼、消化等7个科室,先后培训5000多人,引进新技术新项目70多项。

新理念:始终坚持用市场化的理念来践行和实现脱贫攻坚任务

“4万多!”说到今年赚了多少钱,费友盘算了一阵,兴奋地亮出4个手指。

今年51岁的费友是沐川县杨村乡新坝村村民,曾经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

去年,他养起蜜蜂,逐步发展到60箱。前几天割了第一轮蜜,总共500多公斤,每公斤100元,累计5万多元,扣除成本,纯收入4万多元。“做梦都想不到。”面对记者,费友咧嘴笑了。

转机,发生在2018年江山市对口帮扶队入驻之后。江山市是全国蜂产业第一大县,全年蜂产业产值高达近30亿元。如何利用当地的产业优势推动沐川的脱贫攻坚事业?在江山市副市长、挂职沐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君看来,协作,就是要整合双方的优势。

几经思考,养蜂业最终进入帮扶队的视野。在他们的协调下,江山市农业农村局派出专门干部队伍,同时协调当地蜂产业协会和会员企业进驻,把整个蜂产业链条搭建起来。

在这个链条中,当地农民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从事养殖,江山对口帮扶队主要负责技术培训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引进的企业负责检测、加工、包装、销售。

“终端产品就有10多个。”杨君透露,不同于之前的零散养殖,蜂蜜只是一种产品,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品牌化、系统化的打造,产品变成商品,不仅有了稳定的市场,而且价值大大提升。在这期间,他们还为沐川的蜂蜜注册了专门的商标:沐蜂栉雨。

沐风栉雨,一路走来,全县的养蜂量从之前的几千箱一跃变成今年的两万多箱,按照一箱售价1000元计算,也有2000多万元的收入。

沐风栉雨的故事不止发生在沐川。

今年4月,中国绍兴黄酒集团与马边达成初步协议,将实施青梅果酒生产加工项目。马边青梅携手绍兴黄酒的同时,在绍兴市越城区的帮助下,马边县还大力发展白竹和藤椒,并与中旅集团共同打造“雾里茶山”福来美丽乡村核心区扶贫建设项目。

在台州市椒江区的对口支持下,峨边建起万吨级的气调库,补上了水果产销的关键一环,打通了“基地+冷链+消费”的全产业扶贫链条,经济效益大大提升。(记者 梁现瑞 曾小清)

相关阅读:
特朗普“未来计划”曝光。 还在玩火!居然让他进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