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马背、驼峰、无人机助力田野文物保护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7日电(记者任军川、勿日汗)内蒙古自治区历史遗存丰富,为更好地保护广袤土地上散布的21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年,相关部门探索以马背文物保护队、驼峰文物保护队、无人机巡护等方式,确保田野文物安全。
每当风沙过后,阿拉善左旗驼峰文物保护队员斯琴巴图就骑着骆驼,走进机动车辆无法到达的大漠深处,巡查一座建于西夏时期的烽火台的状况,及时向文物主管部门报告发现的新情况。
阿拉善左旗有长城、汉墓等20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由于地广人稀、古迹分散、专职文物保护人员少等原因,田野文物保护面临困难。5年前,当地结合牧民在大漠放养骆驼的特点,组织8个乡的41名牧民成立驼峰文物保护队,队员们骑着骆驼,走进沙漠、戈壁深处,定期巡查文物古迹,制止了多起长城附近或遗址内探矿行为。
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活跃着由179名牧民组成的13支马背文物保护队。2011年,锡林郭勒盟动员自家草场上有文物或居住在古迹附近的牧民担任义务文物保护员。根据队员提供的线索,制止了多起破坏文物、盗掘古墓行为,追回被盗文物300余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人。2013年冬,马背文物保护队员图门发现自家草场上出现可疑盗洞后,马上报案,考古人员据此发现了北魏贵族墓,后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除了动员群众力量,201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还为全区103个旗县区文物部门配发了无人机。
去年,额济纳旗居延遗址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发现盗掘烽燧的不法分子后,第一时间利用无人机捕获到车牌信息和逃跑路线,打掉了一个盗墓团伙,追回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25件。
“马背、驼峰文物保护队和无人机巡查,增强了内蒙古田野文物保护力量,为地广人稀地区田野文物保护提供了经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陈永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