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几十年如一日,水文人坚守的“秘密”是……

原标题:几十年如一日,水文人坚守的“秘密”是……

来源:重庆发布

为及时发报,走四小时夜路

背着三十斤设备,辗转多个水文站

坚守水文站30年

只为千家万户的平安

......

对无数水文人来说

选择了水文

意味着选择了寂寞与风险

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呢?

一起通过

“水文精神传承”系列视频——力量篇

了解水文人坚守初心的“秘密”

走两步、滑一步、摔一跤

为及时发报走了4个小时的夜路

16岁就入行,吴义军算是入行最早的水文人了,他走上水文路,是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父亲的影响。

小时候,父亲在哪儿,他们举家搬迁到哪儿。每次遇到洪水,小孩儿们欢喜得很。而懂事的吴义军明白,洪水不好玩,父亲常常忙到几天几夜都睡不上觉。后来自己做了这行,听到涨水,就会莫名的紧张,提前进入“紧急”状态。

吴义军至今记得“82·7洪水”那年,他所在的大滩口水文站要连夜将报文送出去。打着手电筒,吴义军走上了夜路,走两步、滑一步、摔一跤,衣服湿透了,全身都是泥巴,一次来回就是4个小时……

就这样,一晚上,吴义军发送了两次报文,他从来没觉得,路为何总是那么长,为什么走都走不完。

从1979年16岁参加水文工作至今,吴义军在水文战线工作了41年,是什么力量支撑了这种坚持。吴义军说,自己讲不出大道理,只知道干一行,爱一行。要么不干,要么就把它干好。

在自己的追悼会上神奇“复活”

几乎每一个水文人都会遭遇过被洪水冲走的事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天佑在西昌安宁河测流时不慎被洪水卷走,因为在大凉山的深山峡谷中,生存希望渺茫。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寻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他,大家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

水文站通知了王天佑的家人,把他们接到站上,为王天佑举办了追悼会。谁知道三天后,当地彝族同胞用马匹将王天佑送了回来。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都傻眼了。原来,王天佑被洪水冲到了100多公里的下游被彝胞救起,那时候山路不通车,王天佑告诉救他上岸的彝族同胞,他在上游水文站工作,于是,好心人再将他送到站上。

大家都说,王天佑的名字取得好,有老天保佑,有福气。

身背三十多斤设备

辗转多个水文站

上世纪80年代末,王云从学校毕业就到了水文一线,充满干劲。那时,他分在水情科,还申请维修各个测站的电台。万州、綦江……不管哪个电台坏了,都是他去维修。

有一次,王云背着30多斤的配件到綦江东溪水文站维修电台,早上出发到了站上已是下午两点,怕给大家添麻烦,王云就说自己吃过饭了。哪知道,傍晚6点,当维修工作一结束,他就饿得瘫软在地上,这才老实地说自己没吃午饭。

王云说,既然选择了这行,就意味着要坚持,要去克服一切困难。而水文人之间那种团结朴实、为他人着想、劲往一处使的情谊已凝聚成了一股力量,让大家有信心去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坚守水文站35年

只为千家万户的平安

工作中的刘劲梅图:视频截图

工作中的刘劲梅图:视频截图

五岔水文站是重庆目前运行年限最久的水文站,刘劲梅在这里驻守了三十多年,她是重庆各个水文站中唯一的女站长。

1985年,年仅20岁的刘劲梅来到水文站。年轻气盛的她不听老站长的指导,导致工作出现了问题。受了批评还赌气不吃饭,直到老站长找到她。

老站长语重心长的告诉她流量计算失误,可能导致下游的人来不及转移而失去生命。听到“生命”,刘劲梅心紧了,幡然醒悟。从此以后,昏暗的煤油灯,泛黄的书页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伴随了她35年水文生涯。

常年守站,春节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缺席孩子的成长、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很多亲朋好友都问刘劲梅几十年守着站过,这样付出究竟是为了什么?

刘劲梅的回答很肯定,守站守的不是一个家,而是千家万户。

无数和吴义军、刘劲梅、王云一样的水文人,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付出,告诉世人,就算一路上注定与风雨相伴,就算生命中多次与死神擦身而过,水文人心中始终有一团不灭的火,这团火是力量、是源泉、是信念,支撑着他们砥砺前行。

公益多一点

点餐不随意,量度把控有意义。乱点一气,绝非阔气。掂量好了再点餐,剩菜剩饭太难堪。

相关阅读:
海关总署:9月底以来6艘俄罗斯渔船水产品检出新冠阳性 五中全会大学习 学校中心组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