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飞岭村的“诗意生活”
新华社太原11月9日电题:飞岭村的“诗意生活”
新华社记者王菲菲
深秋的飞岭村空气清冽,鸟鸣阵阵。来自山西省太原市的张女士一家自驾3个多小时,来这里过周末。
尽管花海已经没了,但远处的群山、村旁的小河、古朴的民宿以及药茶体验馆都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感觉非常放松,即使什么也不做,就在院子里坐着也很舒服。”张女士说。
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的飞岭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房子是旧的,路是破的,一出门就是两脚泥,流经村里的沁河倒满了垃圾。”48岁村民亓俊红说,不少村民都离开了村子,出去打工了。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飞岭村把目光投向了近在咫尺的山水资源。他们依托自然风光和乡土文化,开始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打造了“蒹葭乡居”民宿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蒹葭乡居”民宿由8座村民闲置的四合小院改造而成,每个院子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扶苏、蓼蓝、卷耳、木槿等。每个院子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有星空影院、有的能户外烧烤、有的里面有小酒馆、咖啡馆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完全放松下来,喝酒吟诗、听雨夜读、煮茶焚香……”“蒹葭乡居”民宿经理刘峰说,尽管现在已经过了旅游旺季,但游客仍然不少。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不少村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亓俊红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家的味道”的农家乐。“都是自己家种的菜,干净新鲜,城里人就爱吃这些农家饭。”亓俊红说,夏天游客最多的时候,她家一中午就要招待四五桌。儿媳妇前两年在外打工,现在也回来一起帮忙了。“这两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不仅住得舒心,也能吃上旅游饭了。”亓俊红说。
飞岭村党支部书记马文利告诉记者,去年村里的旅游综合收入将近2000万元。全村从事餐饮、住宿及其他旅游服务的村民超过200人,接近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此外,村里还大力发展大棚果蔬产业,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在飞岭村湾里组的大棚种植区,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齐划一,蔚为壮观。走进村民刘建芳家的大棚,一串串鲜红的西红柿长势喜人。刘建芳说,今年他种植了14棚西红柿,一棚产量10000斤,两茬西红柿卖下来,毛收入能有30万元左右。
马文利说,现在飞岭村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养殖、休闲、观光、民宿、餐饮一条龙的循环农业产业链,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明年将重点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园和药茶体验馆。“让人们在望山看水的同时,寻找记忆中的乡愁和理想的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