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原标题: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11月7日,是地大68岁生日,今天,则迎来第21个记者节。在地大校园里,有一群学生记者,常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等不同方式,讲述地大故事。这些年轻的面孔,是传播地大声音的青春力量。

 11月8日,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学通社在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在南望山校区教三楼开展记者节活动。活动中,党委宣传部老师要求学生记者们,认真钻研新闻业务,积极投身到学校宣传工作中,争做优秀学生记者。

活动中,对优秀学生记者进行表彰:

李梦珠、张豪杰、张雨禧、宋静雯、赵睿思被授予优秀新闻奖;

赵奕康、刘俊池、莫豫锋被授予优秀摄影奖:

吴世铭、任逸霏、郭雨欣、姜芊芊、孙佳瑞、刘可被授予优秀新媒体工作奖:

白彦兴、刘怡含、樊天昊、陈雨晴、赵瑞怀被授予优秀广播奖:

宋佳宁、曾为一、庞宇轩、王杰、王曦、任永康、许泽楷被授予优秀文学作者。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师生一起合影

(文/胡芯蕊王丽欣图/田甜)

接下来,我们一睹学生记者的风采吧!

宋静雯公共管理学院

初次采访时生疏无措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初次写稿时卡壳踌躇的慌张感也还存在脑海深处,转眼间已是我从事学生记者工作的第三年。

“您好,我是学生记者宋静雯”这句话说了不下百次,每次说出口,我还是满怀热忱与自豪,用文字记录校园生活动态,用语言传递青春正向能量,这是我从事新闻采写工作的初心,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我在一次次的新闻采写工作中结识优秀出彩的同学,见识更为广阔的天地,提升文字编写能力,这段经历也鞭策着我向上进取,奋进拼搏。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赵睿思机电学院

我从去年开学加入校报记者团,采访经历已一年有余。在记者团的这段时间里,我遇到了很多同样喜欢新闻的朋友,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毕业季的学子,暑期的难忘事,保研的学长学姐,学校的大小活动,一件一件,一桩一桩,我记录的不仅是地大的日子,更是自己人生的点滴。新闻工作教会了我要认真、仔细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同时也要尽可能客观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事。学长学姐的经验告诉我,无论何时,努力自强是最好的状态。希望自己能继续不忘初心,保持对新闻的热爱,一直一直走下去。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张雨禧艺术与传媒学院

在记者团工作了两年多,数不清接触过多少亲切友善的学校老师、工作人员和优秀可爱的同学们,越来越觉得地大是一处富饶的宝库,藏着许多宝贝,等待着一双双慧眼去发掘。走近地大人,打破刻板印象,我发现了他们身上一个又一个闪光点。现在回想起那段找新闻点、采访、写稿的时光,我仍觉得是忙碌充实且快乐。我依然记得在北综楼后与军运会志愿者交流,听她讲述如何通过考核成为代表团助理,得到外籍运动员认可的故事;仍然记得在西区体育馆与学校长跑队交流,听他们讲述备战比赛,克服重重挫折的故事;仍然记得在教三楼的教室里与优秀毕业生交流,听他讲述自己的大学四年;仍然记得在迎新晚会后走到后台,与表演人员交流,听他们讲述登上舞台的心路历程……我很享受一边聆听故事,一边拓宽眼界,然后用笔记录下细节,在电脑上敲打出一篇新闻稿件的过程。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张琦敏经济管理学院

对话剧《大地之光》的报道是我加入新闻部以来,第二次独立完成的新闻稿,因为表演太过精彩,前半程我完全投入到学长学姐们的表演中,后半程才想起自己的记者身份,开始根据现场情况修改问题、寻找采访目标。

演员们谢幕后我很忐忑,但令我意外的是,采访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观看演出的同学、演员、工作人员都很配合,我的采访顺利完成,由于我观看得很投入,后期新闻稿的编辑工作也完成得很快。

这次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话剧演出精彩纷呈,演员们在台上极富魅力,观众们也看得很投入,作为学生记者要学会寻找新闻点,并亲自参与其中,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余越艺术与传媒学院

还记得去年夏天我刚刚加入校报记者团新闻部的时候,面对自己理想中热爱的新闻,反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当我一步步走进新闻、一步步适应自己学生记者身份时,感受到的更多是欣喜与满足。

我采访过许多不同的人,有敬业的老师,有优秀的国奖获得者,有充满爱心的支教者……从与被采访者的面对面交流中,我收获了与拥有不同经历的地大人的思想碰撞,这些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以记者之声,讲好地大故事,是我作为学生能够为学校做出的一点微薄贡献,也是丰富我自己的人生旅程、实现新闻理想的有效途径。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叶浩然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从第一份采访提纲的完成,第一次活动采访的紧张尝试,到现在带领部员们在校园内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我始终没有忘记当初用最真实的文字记录校园的初心。一年多以来,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报道了校园内的大小活动,每一篇稿件我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用文字讲述最真实的故事。未来,我仍会不断打磨自己的笔杆,去发掘身边的点滴,纵使提笔时仍有犹豫,我亦寻得讲述与记录的喜悦。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武亚琼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大一伊始,我满怀工作热情加入了记者团。从采访初期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我始终保持着用文字记录校园真实生活的初心。一年多以来,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处事能力都有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在记者团里面,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在新学期的工作中,我会以最高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工作。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孙一丹经济管理学院

对于从高中时期就对新闻写作有着浓厚兴趣的我来说,加入记者团、参与新闻采写这样的经历,不仅仅使个人能力得到全方面提升,也使兴趣爱好得以实现。身为学生记者,能够与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交流,挖掘他们的故事,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对自己来说,与受访者接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收获远大于一篇稿件。而对于读者来说,我们成为了“沟通桥梁”,帮助他们了解校园“第一现场”。在我的学生记者工作经历中,认识了记者团很多优秀、耐心的老师和前辈,也接触到了一些校园里杰出、有趣的老师和同学,我很珍惜和感激这样的机会。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李晨曦环境学院

在大一时,我通过面试有幸加入了校报记者团新闻部这个大家庭。记得一次写外国留学生晚会稿时,碰到了欧阳鸿飞(来自东帝汶),他的热情与幽默谈吐吸引了我。深入交谈后才了解到他虽身为外国人,却与很多中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擅长打鼓和尤克里里,加入了学校很多社团,还与民谣歌手马晓晨合作歌曲。不仅如此,他还曾去山区支教,“欧阳”就是山区小朋友们取的。征得同意后,我便对他进行专访,并写成了稿件——《欧阳鸿飞:我在地大的“鸿鹄之志”》,并获得华中地区“新闻之梦”大赛三等奖的荣誉。这是我的第一个专访稿,这段经历启示我要有一颗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也让我更加热爱新闻采写。我也相信,生活中处处都有善良美好的人。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孔思栋自动化学院

在记者团新闻部的这一年,是我18年生命中成长最快的一年。不仅是在学长学姐、同学好友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采访撰稿的技巧和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在和他们交流探讨时,我的视野变得前所未有的开阔。起初,我把采访工作当成任务,遇到困难感觉压力很大。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锻炼,我逐渐变得轻车熟路,在和众多受访者的交流中,我能轻松融洽地找到话题点,建立我们之间的共鸣。我从他们身上不仅得到了工作需要的新闻点,而且也学到了许多——学习方法,人生规划,经验教训......这无疑为我迷茫的一年级生活"拨云见日"。相逢是首歌,虽然与很多曾经采访过的人只有“一面之缘”,但我仍然希望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也十分感谢新闻部,感谢记者团对我的培养。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田淞文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我在地大学习生活已有一年多的光景,成为广播台新闻部的一员以来,写稿熟练程度从生疏到能够独立完成,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记得去年九月,自己接手的第一篇有声稿件,学姐手把手教会我录音笔的使用技巧、采访的注意事项和音频的剪辑等等。第一次在演出结束后采访演员和导演着实很紧张,但也是我迈出的第一步。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主持街访,我们小组的成员从探讨采访的方向到想出一系列的采访问题之后,真正的采访过程和当时心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因为我比较高,好多被采访的同学看到我都非常紧张。但随着不断学习和摸索,我在采访中也慢慢打破了这种尴尬。作为一名广播台的新闻记者,我很庆幸能有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来展现自己,实现价值,为广播台发光发热。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陈紫琳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如今我已经在新闻部工作一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能够感受到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敏感度、与人沟通、人际关系处理、突发事件抢救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但让我感触颇深的,应该还是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学校中许许多多优秀的人。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走过的路,对未来的打算,刚进入大二的我已经对自己的发展定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且清楚知道了自己应该如何为之奋斗。同时,我也更加希望这些精彩的采访内容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达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像我一样,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方向。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胡世伟环境学院

我19年进入地大以来就加入新闻部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从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今天工作上不断成长,学到了各种新闻稿的写法,也参与了很多记者活动,完成过若干篇自己比较满意的推文,收获了很多。我个人比较喜欢写作,所以一般负责撰写稿件,向读者们传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写毕业季推文时,我负责“未来部分”的文案撰写,当时修改了很多次仍不能满意,还要感谢后来同组的小伙伴们一起出主意、分工修改才最终上交了一篇高质量的推文。在采访大四学长学姐的时候,他们的发言令我受益良多,未来我也希望能继续在新闻部发光发热。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李梦珠外国语学院

2019年夏,我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从第一次拿起录音笔的紧张与羞涩到现在的冷静和从容,这一年我成长了许多。在不断采写实践中,我训练了文笔、锻炼了口才、培养了思维、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学生记者已经成为了我平凡的大学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身份标签。之所以一直坚持在校媒工作,最初是因为热爱,现在更多的是责任。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种作为校媒人的责任感更加强烈。无法相见的同学,相隔千里的师生,难以回归的校园,原本联系紧密的集体被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是不断的消息发布、及时的抗疫报道、暖心的文章推送让在家隔离的每个地大人了解到彼此,分享自己的故事,互相加油打气,共同度过20年的“寒冬”。期间,我参与采访并编辑了《地大,这一次,换我来等你》《重启之后,我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看见了感动》等微信推文。这些都将成为我短暂的学生记者工作经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高光时刻”,也让我意识到了身为学生记者,应找准定位,坚持基本素养,做好校媒人,讲好校园事,弘扬正能量!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李志豪环境学院

如今大二的我,做了一年的记者,虽然有些遗憾,今年上半年都是线上采访,但是我还是锻炼了自己,我很荣幸加入新闻部,成为里面的一位记者,并开始日常工作。在很多次的工作中,我感觉我学到了一些更真实的道理,一些我们常挂在嘴边,却从未引起心灵撞击的道理

听了前辈们的讲解,我发现我不仅要做好文字编辑、摄影工作,还要学会采访。我们的工作任务没有明显的界限,写稿、拍照、做好老师的助理,都是我们每一个成员应该做的事,我更是从中学会了很多技能。

无论是采访地大学子,还是采访学校领导老师,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我变得更加善于沟通。同时我也遇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新的知识,像奥运会体操冠军,中国长跑达人,学校优秀的老师前辈,他们的经历都让我眼前一亮。

我的新闻采写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我学习了大量有关摄影的知识,现在也可以拍出很多好看的照片,撰写稿件也更加熟练,对新闻点的感知也更加敏锐。

最最重要的是我在台里面遇到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学长学姐,他们真的超级可爱,能和他们一起共事真的非常幸运,我也非常珍惜他们。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孙畅忆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为一名广电人抱着锻炼自我的想法来到了新闻部,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迎新、开学典礼、元旦晚会、DJ大赛、学校里大小活动我总会挂着记者证拿着相机在一线参与,在各类活动中和新闻部的大家一起发光发热。

当广播里传出我的名字

当推文下列着我的姓名

当我联系院长记录下学院的年终总结

当我和演职幕后人员深入交流的时候

当我拦住一个同学进行街头采访针对一个话题深入探讨

当我……

满足感和成就感爆棚。

这两年里我成长了许多,不会再记一篇流水账式的通讯稿;不会再在讨论街访话题的时候提出娱乐向的选题;不会再在一个大型晚会里手足无措;不会再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却没有上前开口的勇气。

作为一名校园记者,我了解我的工作:通讯稿、有声、新闻周刊、街访、新闻专题……

当我走出校园,我深知我的职责所在——“敢当天下向导,雪亮众目昭彰”。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童话经济管理学院

在广播台新闻部工作了一年,我从见习记者转变为正式学生记者,收获颇丰。

一方面,我的采访技能较刚步入大学时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懂得了如何获取好的选题,如何提出符合要求的街访问题,如何写通讯稿、街访推文等等。这一年来,我做过街头采访,新闻特写,也接过新闻周刊,微信推文。我也越来越体会到作为一名学生记者的乐趣。

另一方面,因为对记者职业的向往,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在新闻部为热爱的事物努力着,共同进步,以台为家,生根发芽。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王可依环境学院

从2019年9月进入校广播台新闻部以来,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从采访到写稿到剪音频到排版,写新闻稿、微信推文、有声稿件,我成长了很多。做过小组负责人,负责过采访,剪过音频,写过稿。在一年多的工作里,给我最深刻的一次是《精致穷》这一篇微信推文,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的稿件,结合采访的音频,以及对“精致穷”所查阅的资料,我完成了这篇稿件。我仍记得当时写完交稿,学姐看完后告诉我不再需要修改时的激动。当时我是抱着一丝好奇与兴趣进入到新闻部,但经过一年学生记者的工作,我已经对新闻部怀着满腔热爱,希望接下来的日子能继续发光发热。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张豪杰自动化学院

大一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只能慢慢学习的阶段,到疫情期间的困难和努力调整,再到现在较大一相比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在进行校园新闻工作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新闻工作讲求真实性和时效性,在接手任务之时,便应该开始规划做好准备,一些活动类的新闻比如运动会、晚会,在彩排时就可以去采访拍摄,以便于记录好整个活动的过程,收集足够的新闻素材,更完整地呈现事件。每周一次街访,自己也更能体会到保持包容心,接受不同的意见的重要性,也始终保持着客观理性的态度,有主见,不随流。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朱明铭环境学院

采访是一件很锻炼能力的事,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写superclass竞赛的新闻稿,其中一个节目是我班表演的舞台剧,剧本是我写的,所以也更期待观众的反应。当时是我第一次采写大型文艺表演,紧张地拍了很多照片想插进通讯稿里,提前想好的问题不知道该怎样提问,还是在场的新闻部其他部员一起加入到采访中来,才得以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能以记者身份参与大型活动,并能与参演人员近距离交流,实在是太荣幸了。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发表成果

人民日报微博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中国青年报微博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楚天都市报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共青团中央微信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光明日报客户端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湖北日报微博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中国矿业报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宋静雯公共管理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赵睿思机电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张雨禧艺术与传媒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张琦敏经济管理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余越艺术与传媒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叶浩然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孙一丹经济管理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陈紫琳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胡世伟环境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李梦珠外国语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李志豪环境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孙畅忆艺术与传媒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童话经济管理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王可依环境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张豪杰自动化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朱明铭环境学院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以下视频,是学生记者献给地大生日的作品:

记者节!看一看讲述地大故事的青春面孔

微信编辑|毛国樨刘可余越

审核|陈华文

北京日报:多地冷冻食品检测呈阳性 “防人”“防物”均不可松懈 冷空气影响持续 台湾海峡南海海域将现大浪到巨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