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将如期实现
“资金去哪里?要去实体经济,不要去玩‘钱生钱’的游戏。”11月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前期由于疫情原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怎么应对?政策要有确定性,货币政策要有一定的数量但不能“溢出来”;要有确定性的预期——资金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资金要去实体经济,以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性。
总的来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9%和13.5%,明显高于上年。融资成本明显下降,9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3%,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今年,金融系统还定下了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预计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刘国强表示,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数据测算,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渠道,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介绍了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具体情况:前三季度,21家全国性银行服务收费减费让利1873亿元,预计银行业今年可实现减费让利3600亿元左右;超过3.7万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已获延期。此外,银保监会近年来已陆续减免银行保险机构几十项收费项目,目前正在开展清理银行乱收费专项行动。
金融系统为实体经济让利的同时,实体经济需求状况如何?央行数据显示,9月份,票据融资萎缩,是否说明企业融资需求不足?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表示,票据融资只是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渠道,不能仅以票据融资的多少判断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是要看这些企业贷款增长以及实体经济贷款增长的整体情况。
孙国峰介绍,今年以来,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旺盛,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需求也十分强劲。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6%,连续7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1月至9月普惠小微贷款增加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9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4.92%,比上年12月下降0.96个百分点;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
孙国峰表示,这些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特征,融资需求在增强。包括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仍然十分强劲,说明当前的贷款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下一步金融政策怎么走?刘国强认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政策效果正在发挥作用,市场信心在恢复。“我相信中国经济明天会更好。”刘国强表示,下一步政策总体上要继续保持松紧适度。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出现“政策悬崖”。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