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让上海这座城市有根有魂有滋有味?这场思想会上,道德模范、世界冠军们这样说
“十四五”期间,如何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昨天下午,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明办、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文明奋进‘十四五’,人民城市新篇章”2020城市文明思享会在世博会博物馆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与会嘉宾围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展开对话,共同展望“十四五”时期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愿景。
让文明种子撒遍浦江两岸
“‘十四五’的上海,将是一个宜居、宜学、宜业、宜游的上海。”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随着制止餐饮浪费行动的不断推进,“光盘行动”在上海迎来了新一轮热潮。客人点的菜少了,商家会不会担心收入也少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上海品海饭店总经理赵宪珍却没有动摇过。她发现,越来越多的顾客都已经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只要人人都能‘从我做起’,上海这座城市一定会更文明。”
“互联网的内容正,青年的思想就好。”“趣头条”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金真认为,当今时代,青年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全社会在鼓励“百花齐放”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加强监管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将上海打造成为一座网络内容安全、网络空间清朗的文明之城。
疫情期间,“随申码”成为市民出行的标配,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副部长陈祺看来,“一网通办”工作的推进,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办事体验度和获得感,成为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随着‘一网通办’不断升级,下一步我们还将精准定位社会的难点、堵点问题,精准推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便利。”
“希望通过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让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充满勃勃生机,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表示,期待通过未来五年的共同努力,能够建设好荣辱与共、生生不息、彼此关爱的精神家园,实现市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明显提高,城市文明成为和软实力显著增强。“让上海这座城市有根有魂有滋有味,让文明的种子撒遍浦江两岸,弄堂小巷。”
文明因人而兴因人而美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两年多来,通过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不断追寻理想信念的故事,带动更多观众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已服务校内外的5万多人次,年均讲解700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陆婷婷在谈到志愿服务精神时表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金牌获得者、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徐澳门向观众们分享了自己备赛夺冠的艰辛历程。连续4年里,他放弃节假日休息,每天起早贪黑进行训练,面对伤病影响也依然咬牙坚持,最终将技艺打磨得炉火纯青,不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带来转折。
“刚刚开始垃圾分类时,一袋垃圾变成了两袋垃圾,很多人都觉得麻烦。”上海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周美玉回忆起最初推广“绿色账户”时的场景。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了上海的“新时尚”,见证这一变化的周美玉表示,个人素质的提高对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经历,都是上海城市精神的缩影与表达。“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上海的城市品格与开放包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林颖感慨道,城市因人而兴、因人而美,要建设更加现代化、更有魅力、更加文明的上海,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参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也一定会更有获得感、价值感。
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出席并讲话。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