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滴水穿石!这是一场跨世纪的接力
来源:云南发布
这是跨越世纪的接力
一届又一届党委政府
不放弃、不抛弃
△2008年,西双版纳边防支队前往曼班三队送物资
这是滴水穿石的定力
一级又一级职能部门
不停歇、不松劲
△2017年,曼班三队扶贫工作队员罗志华入户查看村民收成情况
这是沧海桑田的变迁
一户又一户贫困家庭
跟着学、争着干
△2020年,曼班三队新貌
一个小村寨
17户人家
何以如此牵动世间、惊扰岁月?
这便是“直过民族”拉祜族村寨曼班三队,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从曾经住杈杈房、刀耕火种、落后封闭、见人就躲,到如今住干栏式房屋、精耕细作、沟通外界、主动微笑,2018年全村64人全部脱贫。
脱贫之前
村寨不仅有着其他“直过民族”有的
贫穷、封闭、落后的模样
村民还有其他寨子没有的
胆怯、惧生、敏感的特点
2016年1月2日至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带队深入曼班三队调研“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工作。之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将曼班三队列为“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试点,拿出过硬举措,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解决突出问题,西双版纳州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思路开展扶贫扶志,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现在,曼班三队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380元增加到2019年的8826元,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在曼班三队落地生根,正在开花结果。
10月25日,“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引着走领着学带着干——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蹲点西双版纳拉祜山寨采访纪实系列报道”启动。
在一周的时间里
采访团走进寨子,挨家采访
细看点滴和变化
走近扶贫队员,聆听过往
体会艰辛和不易
采访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
了解精准扶贫的措施和成效
蹲点期间
采访团还多方联系、顺藤摸瓜
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到很多
曾经与曼班三队有过联系的人
并邀请他们进寨子
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讲述
一点点揭开这个10多年前
仍是原始部落的村寨的神秘面纱
更加映衬出村寨
今非昔比的历史变迁
曾经,曼班三队深居山林,负责秋粮分配的乡村老师在丛林中寻找了两天才找到寨子。
进入新世纪历经两次搬迁后的今天,寨子通路、通水、通电,汽车直接开到寨子里,几乎每家有摩托。
曾经,全村几乎没人识文断字,没人知道自己的年龄,只能表达出“谷子黄时生的”“下大雨时生的”这样模糊的概念。
如今,他们有了出生证、身份证、医保卡等。
曾经,他们晚上睡觉不用被子,围着火塘席地而躺。
如今,他们有了卧室、床单、被套等家什。
曾经,他们生病了不上医院看诊,而上将留在头上的那一小撮头发揪下两根,以减轻痛感。
如今,他们生病了会打针吃药,生孩子会到医院,每一户都有家庭医生。
曾经
……
如今
……
寨子最后的女猎人娜四,今年31岁,十三四岁时上山打猎,追踪猎物、拉弩射箭,20米开外的野猪,一枪就能放倒;而今,娜四走出深山上茶山,精心种茶、精细管护、卖出好价,种茶卖茶依然是一把好手。
村民扎培,七八岁时看到汽车觉得“怪房子在追着我跑”,到如今22岁的他学到手艺赚到钱,也想要学车买车。
12岁的小女孩那堤,因为生病没去上学,第一天和记者交流不多,黑着指甲、光着脚丫带着妹妹在地上玩耍,经过记者引导还是愿意把脸和脚洗干净并穿上鞋子;第二天自己洗干净脸和指甲,见到记者会微笑;第三天再见,她会主动热情地说“阿姨你好”“姐姐你好”,邀请记者分享她的美食和玩具……
和曼班三队独特的脱贫经历一样,采访团经历的也是一次独特的采访。只有用几天的朝夕相处,才能打开村民的心扉;只有用刨根问底和反复求证的精神,才能揭开这个民族的前世今生;只有用辩证的思维,才能理解为什么新世纪初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只有用更加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体会村寨如今虽然落后但已饱含人们的心血和汗水。
通过精心策划采访团将用独特的视觉、生动的文字
精彩的图片、震撼的视频
逐一呈现那些辛酸的历程
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瞬间
深刻反映拉祜族村寨
一步越千年的沧桑巨变
全面彰显各级党委政府及扶贫驻村队员
关注山乡、坚守山乡的殷殷情怀
充分解读我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对于“直过民族”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辑:张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