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莞援藏工作队为小康示范村注入硬实力
东莞援藏干部杨望生(中)下乡超过百次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文聪
进村道路全部水泥硬底化、家家户户集体排污并生态化处理、总投资5000万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进驻……巴宜区八一镇玉麦村村主任才旦见证了全村一年多来的蜕变,“如果没有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巴宜区工作组的帮助,村容村貌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不能持续增收。”
玉麦村是第九批援藏队在林芝市巴宜区规划建设的8个小康示范村之一。截至目前,总投入6002万元的8个小康示范村工程全部顺利实施,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工程进度排林芝各县区第一。巴宜区工作组正在通过增强小康示范村的村居环境“硬实力”,吸引产业入驻,强化长效扶贫质量。
改善村居环境发展农家乐
玉麦村距离林芝市区5公里多,平均海拔2950米,紧邻大柏树景区和比日神山。全村共27户,12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6人,已全部脱贫。10月27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玉麦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藏式民房,干净平整的水泥路直接延伸到村民家门口,道路两旁还齐刷刷地矗立着崭新的路灯。
今年55岁的才旦是玉麦村本地人,六年前开始担任村主任。他带着羊城晚报记者在村里一边转、一边说:“以前可不是现在这样,村道都是土路、沙路,一下雨全是泥巴,村民们面临着进不来、出不去的困境。尽管我们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但来的游人很少,村民收入基本上都是靠务农和去周边景点贩卖些农产品。”
沿着水泥村路,记者来到才旦的家。一幢两层高的藏式小楼,前院种着不少苹果树和梨树,后院的畜牧棚里则养着二十多头牦牛和六头藏香猪。才旦说:“以前我们村民家的污水都是直接排到屋外,很影响居住环境。巴宜区东莞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上门,给每家每户都做了集体排污设施。随着村里硬件条件焕然一新,村民家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我们村接下来准备发展农家乐项目。”
对于巴宜区工作组在玉麦村开展小康村建设,八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增次巴很感激,“工作组在村里新建了响箭房、公厕、硬化道路,实施了路灯工程、排污工程、网围栏工程、广场扩建工程等,项目总投资628.62万元,资金出处均为‘十三五’援藏项目资金。改善了脏乱差的村庄环境,也为玉麦村今后的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玉麦村准备发展农家乐项目
为各村“度身定做”方案
小康示范村是援藏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基础建设工作。据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巴宜区工作组组长、巴宜区委常务副书记卢达明介绍,“十三五”规划中,巴宜区(东莞对口)要规划建设15个小康示范村。第八批援藏队建设了7个,第九批援藏队按规划要求,需要在2020年前完成剩下8个小康示范村的投资建设。截至目前,总投入6002万元(援藏资金4000万元,本级财政资金2002万元)的8个小康示范村工程全部顺利实施,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
谈及玉麦村、百巴村等8个小康示范村的建设过程,东莞援藏干部、林芝市巴宜区发改委副主任杨望生如数家珍,因为自去年援藏以来,他就一直埋头在这项工作当中,仅下乡就有100多次。杨望生坦言,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村民们的需求也不一样。为此,工作队多次进村走访调研,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决定用有限的资金着眼于民生项目的建设提升上,为每个村“度身定做”了一套方案。
“项目启动时就请村民大会提交需求、设计过程中村民参与、建设过程中以村民意见进行合理修改,主要集中在农牧民厕所、水管、排污、人畜分离、响箭场、村道、党建等民生项目上。”杨望生称,巴宜区工作组之所以会如此重视小康村建设,目的是为了在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同时,通过改善村里的硬件环境,吸引产业入住,强化对村民的长效扶贫质量。“例如,对玉麦村的农业项目配套、嘎玛小康村的水果园地配套、百巴小康村的旅游水果基地配套等,预计这些配套完善后,项目的运营能给农牧民带来户均每年一万元以上的收益。”
吸引大项目让村民持续增收
在玉麦村目前进驻的农业项目中,总投资5000万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最为引人注目。羊城晚报记者沿着山路上行,来到一片密密麻麻的青冈树林,放眼望去,几乎每棵树下都长着大小不一的灵芝。
卢达明是引进这个项目的“操盘手”,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项目投资方是东莞的一家企业,去年带着资金和灵芝种植技术来到了玉麦村。整个项目占地638亩,村集体每年靠出租土地就能收入38万元。“这个项目有300多亩是青冈树林,专门用于种植灵芝和季节性采摘野生松茸,一亩青冈树林大概可以产300斤灵芝,另外的300多亩用来种苹果。”
卢达明表示,从田园综合体项目上,玉麦村的村民不仅能享受到土地租金分红,还可以通过就业、出租机械等方式持续增收,并学到灵芝的种植技术。去年,全村人在这一块的总体收入达到了67万元,村民们每天打零工可以赚150元-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