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造“4+1”发展生态 陪伴创业者一起成长

原标题:打造“4+1”发展生态陪伴创业者一起成长

青岛日报讯一个城市的发展生态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好的发展生态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动的大背景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开放战略相互叠加的大机遇下,青岛充分认识自身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正进一步推动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业城市。

创业离不开人、财、物等资源要素的集聚,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同样如此。努力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陪伴广大创业者一起成长,正是青岛建设创业城市的最佳路径。

产业是建设创业城市的根本要义,要瞄准重点产业链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围绕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重点产业链,精心梳理每一个产业链上的缺项和不足,列出清单、精准招商,加快储备和引进一批体量大、引领性强的龙头项目,吸引和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开放的产业生态。要在确保投资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工业互联网推动招引进来的项目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全景化应用,为各类创业主体融入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资本是建设创业城市的内在动能,要用资本的力量助推创新创业。近两年来,在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感召下,青岛的创投风投异军突起,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吸引更多知名的创投风投机构落户青岛,打造北方资本强市。要发挥好资本对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的强大助力作用,进一步畅通基金与产业链、创新企业、创业团队、科研人员等对接渠道,为创新创业项目等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政府要搭建更多平台,加快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好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助力创业企业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快速做大做强。

人才是建设创业城市的核心资源,要用市场的逻辑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人才的流动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一座城市能否得到人才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市场机制是否成功。人才不光要引得来,还要能留得住、用得好,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好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评机制。市场决定人才,政府“有形的手”也不能缺失,要更好培育适宜人才成长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各类人才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迸发创造活力,让青岛成为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理想城”。

技术创新是建设创业城市的重要引擎,要以技术创新带动创业发展。只有蓬勃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才能为创业人才、团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要充分发挥青岛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场景丰富的优势,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推动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打造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要充分挖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技术创新潜力,更加鲜明地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办企业、到企业工作或参与项目合作,打通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大技术经纪人培养力度,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政务服务环境是建设创业城市的坚强保障,要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应有之义,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提高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法治化水平。要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创业者工作、生活更加方便,增强城市对各类创业主体的吸引力、感召力。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城市文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让城市各行各业都充满创业气质。

风正海阔千帆竞,鼙鼓催征启新程。建设创业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一起锚定目标,凝心聚力,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求贤若渴的心态,去感召全球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吸引更多创业主体融入青岛、创意青岛、圆梦青岛,为青岛汇聚起新产业、新资本、新技术、新人才的大江大河,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注入澎湃不息的新动能!

相关阅读:
法治青岛新景象:民告官,官必到庭! 江苏27日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