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于随园“大屋顶” 您可能很想知道

原标题:关于随园“大屋顶”您可能很想知道

来源:南开大学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师随园”

位于南师随园校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女子大学旧址”目前由14栋近现代建筑组成,保护范围面积约为7.4公顷。

刘荧(摄)

刘荧(摄)

1915年,金女大正式招生。

1916年春,由于当时租赁的南京城南绣花巷李氏花园临时校址的建筑比较老旧潮湿,时任校长德本康夫人(Mrs. Lawrence Thurston)开始为金女大物色新校址,筹建永久校区。

经过精心挑选,金女大选定当时位于南京鼓楼西南方向的随园陶谷(今南师随园校区)作为永久校址。曾任职南京金陵神学院的司徒雷登博士(Dr. John Leighton Stuart,后为燕京大学校长)为金女大新校址的土地购置等诸事做出很大努力。

1918-1919年,德本康夫人特邀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及其助手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规划设计了金女大新校舍的建筑图,并确定由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19年6月,德本康夫人和亨利·墨菲共同为新校舍打下“第一桩”;1921年7月新校舍开始施工。

亨利·墨菲:作为一位美国建筑设计师,“他对采用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来修建近代高等学校有极大兴趣。”在他手上,与金女大新校舍同期规划设计的便是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主校园燕园)的校舍。

吕彦直:除金女大和燕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以外,他还是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主设计师。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建筑群是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碰撞出的建筑艺术火花。整个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对称。

关于随园“大屋顶” 您可能很想知道

这些建筑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造型均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但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西方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东方最美丽的校园”由此诞生。

这14栋校舍分为三个建筑时期:

第一个建筑时期(1923年-1934年):

1923年7月建成:

100号(时为社会与体育专业教学楼)

200号(时为科学楼)

300号(时为文科教学楼)

400号(时为宿舍)

500号(时为宿舍)

600号(时为宿舍)

1924年建成:

700号楼(时为宿舍)

1934年4月建成:

图书馆暨行政办公楼(一楼时为行政办公室、二楼时为图书馆阅览室,现为华夏馆)

礼堂暨音乐楼(一楼时为音乐系、二楼为礼堂,现为随园音乐厅)

第二个建筑时期(1950年代):

为继续保持金女大的仿古宫殿式大屋顶建筑风格,时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专门邀请杨廷宝先生主设计、梁思成先生参与设计,按原校园建筑风格建造了南北对称的三座仿古大屋顶教学楼。

杨廷宝: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建筑学家。参与或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设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南京建造系列优秀的民国建筑精品,如中央体育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音乐台、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等;新中国成立后,设计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校区规划、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南京雨花台广场及烈士纪念馆等。被誉为“一个杨廷宝半座南京城”。

梁思成: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设计。

1954年建成:南大楼、北大楼

1956年建成:中大楼

第三个建设时期(1980年代后):

因学校教学科研需要

1983年,在500号至700号之间位置新建幼教楼;

1990年,在400号至600号之间位置新建信息技术楼。

关于随园“大屋顶” 您可能很想知道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1992年3月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关于金女大校舍建设的历史,我们将在近期隆重推出特约专稿,请专家将这一段历史更加清晰、详细和生动地呈现在您的面前。

随园“大屋顶”的精彩故事,我们也将一栋一栋地向大家娓娓道来。

敬请您期待!诚盼您支持!

特别鸣谢:

金陵女子学院杨素萍副院长

相关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戒毒管理局原党委副书记、局长段和平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黄之锋又攻击赵立坚,胡锡进:这个人四处碰瓷,缺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