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揭秘:几千万上海市民都在用的“随申码”,开发上线只用了1天,背后的故事是……

原标题:揭秘:几千万上海市民都在用的“随申码”,开发上线只用了1天,背后的故事是……

揭秘:几千万上海市民都在用的“随申码”,开发上线只用了1天,背后的故事是……

夜幕降临,位于寿阳路99号市北高新园区内的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依然如往常一样灯火通明。这里是市政府办公厅“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的办公场所,每天,海量数据在这里交汇,服务4300多万“一网通办”个人用户和210多万法人用户。

作为一项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上线运行已整整两年。在“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及全市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一网通办”正不断加快从“能办”向“好办”的转变,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24小时上线“随申码”

“绿码,请通行。”如今,“随申码”已成为上海居民的出行标配,不仅有效助力疫情防控,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安全与便捷。但许多人可能想象不到,从接到任务到“随申码”开发上线,仅仅用了24小时。

功能快速迭代、服务内涵持续深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背后,是团队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储昭武感慨。

今年2月16日,接到“随申码”开发任务后,数据资源部全体员工放弃春节假期,迅速投入抗疫第一线。储昭武带领部门骨干,连夜组织专家团队,在1天内就完成了架构设计、近亿条原始数据清洗比对,以及2000多万条随申码颜色计算工作。2月17日,“随申码”在“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三端同步推出。

由于算法需要不断优化,团队成员陈磊放弃照看家中年幼的儿子,长时间坚守岗位,与同事、合作厂商一起调整优化算法,两周里回家时间总计还不到10个小时;而团队成员刘辰昀在此后的7个多月里一直加班加点,每天凌晨0点至早晨5点,与厂商一起进行“随申码”数据治理,确保全市市民第二天“随申码”准确可用;春节假期里,应用开发部的方海宾与家人享受了难得的团聚时光,他与自己3岁的孩子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可随后的一段时间,忙着开发“随申码”无暇照顾家庭的他,却被孩子说“再也不是好朋友了”。

8个月来,“随申码”的功能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从支持港澳台人士、外籍人士获取“随申码”,到上线“随申码”企业版,再到创新推出“亲属随申码”,为各政务服务窗口实现“亮码办事”进行赋能,开通看病就医功能、为患者提供“脱卡支付”新模式……“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与全市各相关部门依托“一网通办”和大数据赋能,在多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了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截至上月底,“随申码”已累计使用14.4亿多次,为近3500万名用户提供了服务。

时刻待命攻坚克难

与“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打交道,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时刻待命”——不管什么场合,每个人都带着电脑。经常是一个电话打来,随即就开始了键盘的敲击……走进团队的办公地点,热火朝天、紧张忙碌的氛围活像一个初创的互联网企业。

刚刚进驻办公地点时,园区内其他企业曾有人打听:咱们这来了哪家大公司?怎么每天这幢楼到半夜12点都亮着灯?“有人说,我们在市北高新,虽然算不上市北高‘薪’,但绝对是市北高‘辛’。”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部长陈褀打趣。

“一网通办”一路走来,也一直在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体验不佳、数据不准、办事不畅、速度不快……团队成员们不仅自己不断测试,还纷纷发动家人成为“啄木鸟”,在实际使用中寻找问题。

“你们这个‘一网通办’,不行啊,不好用!”有一次,家人在使用电子证照时出现了麻烦,来找陈祺“吐槽”,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网通办’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人说不好肯定很难受,但有不足我们一定要改。”

为了“一网通办”的不断优化迭代,团队成员们都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人家里亲人动手术,却瞒着同事们继续加班,仅仅挤出非常有限时间的时间去照顾;有人家里小孩升学,却依然坚持早出晚归,一连两三周都没有和孩子打上照面;还有人每天加班加点,把谈婚论嫁的事搁在了一边……

“在‘攻坚’,今天又要晚回家了。”一天晚上,陈祺照常给爱人发去了微信。“虽然加班,仪式感还是有的。”不一会儿,爱人发来一张生日蛋糕的照片。“3,2,1,呼——”陈祺发送了一段简短的文字,爱人带着女儿在家中替他吹了蜡烛,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网上生日”。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2年来,“一网通办”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截至上月底已接入2613项事项,日均办件量10.8万件。

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一楼大厅,张女士在自助服务机前拿出手机,打开“随申码”,短短两三分钟就完成了预约挂号,“节约了很多时间,比以前看病方便多了!”通过打通“随申码”和“医保电子凭证”,本市实施的医疗付费“一件事”改革在实现了挂号、就诊、付费全流程办理,病人看病免带实体卡,就医付费也不用排队。

为了推进医疗付费“一件事”的实际应用,贝文馨、毛亚青、高原三位“90后”深入参与方案制定、技术评估和方案落地及运维保障,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上线后又组织各方运营团队,第一时间处理反馈,不断优化服务体验,实现快速优化迭代。

上个月底开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电子驾驶证、行驶证正式实施互认。驾驶员未携带纸质驾驶证、行驶证,仅出示电子证件,核查后状态正常的,可以对“未随车携带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的交通违法行为免予处罚。

电子证照共享是长三角“一网通办”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与其他省市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团队项目组经常来回奔波。“上午还在江苏,下午就跑到了浙江开会,晚上又回到单位继续写方案。”陈祺说,这样的节奏对项目组来说已是常态。目前,已有21类常用证照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了共享。未来,团队还加努力推动更多事项可以异地通办、更多证照可以互认免交。

电子证照应用是“一网通办”公共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大程度便民利企,市大数据中心组成电子证照项目攻坚专班,截至目前已完成今年新增制发归集777类电子证照,电子证照库总归集量为1.07亿张,召开相关推进会议240余场。由于白天推进会一场接着一场,只有每天下班后,项目组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进行研发,因此,加班加点对团队成员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希望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来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团队成员们表示,能为“一网通办”工作添砖加瓦,让企业群众办事从“能办”到“好办”再到“愿办”,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很大成就感。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相关阅读:
绿媒:解放军军机今再进入台“西南空域”,美侦察机同一时间在巴士海峡周边 警惕!印度海上试射超音速巡航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