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家讲坛|她在讲述,北航!
慎终如始众志成城——北航在行动
2003年10月15日
17年前的今天
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
从唐代“二十八宿”到明代“万户飞天”
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编织着
对宇宙的向往和飞天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1956年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68年开启首个载人航天计划
1992年正式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一代代中国航天人胸怀报国之志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
2个空间实验室先后发射
11名中国航天员、14人次飞出地球
“神舟”“天宫”对接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横空出世
这背后的重要支撑和引领
正是载人航天精神
完整演讲视频,点击下图查看
什么是载人航天精神?
我们今天如何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点开视频
和小萱一起听付老师讲——
2003年11月
党中央首次将载人航天精神
总结为“四个特别”
特别能吃苦
1998年1月5日
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14名预备航天员从此开始
长达5年的艰苦训练
为了“飞天”,我们航天员需要
克服身体与意志的双重磨炼
58门课、3000多个学时的理论课程
在时速100公里旋转的离心机里
经受8个大气压压力的“超重耐力训练”
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中国航天人的“吃苦”
不仅指经受物质条件的艰苦
还包括克服身体的辛苦、战胜意志的困苦
中国人来到太空的背后
是一个国家数十年的付出与坚持
更是一个民族跨越千年的
苦尽甘来、厚积薄发
特别能战斗
北航首届本科生戚发轫院士
1992年出任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面对“人才关”、“技术关”两大难关
中国航天人拼命努力
“人员三班倒,人停机不停”
14年后,戚发轫来到
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飞船着陆场
和神舟一号落点合影,他说
“‘神一’是从无到有,
风险很大,成功了,很不容易”
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
意味着中国航天用短短七年
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走过的路
特别能攻关
一首《青玉案•复飞》
道尽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第三次成功发射前的艰辛、挫折与泪水
它的作者是长五总师
北航1985级校友李东
“胖五”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昵称
因其体型巨大而得名
它采用的新技术比例高达95%
而国际惯例是不能超过30%
探月、火星探测、载人空间站都要从它起步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2017年7月,“长五”第二次发射失利
“一切归零”,卧薪尝胆
航天之路遍布荆棘与泪水航天人的梦想与信念
却一直坚定如初
特别能奉献
航天人从不放弃、从未退缩
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先来看一条“通天路”
全长271公里
6300名铁道兵建设500多天
铺设了一条运输我国第一枚导弹、
第一颗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
第一艘神舟飞船的铁路,又名“通天路”
到今天,上面的“点号兵”
仍然在采用人工徒手作业
年复一年的付出、牺牲和奉献
一次次托举起火箭升空、神舟飞天
2008年,“神七”实现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振奋人心的时刻也是“惊魂10分钟”
面对飞船突发警报(后证实为误报)
三位航天员决定继续执行任务
坚持让由上百位中国科技人员
一针一线绣成的五星红旗
在太空高高飘扬
是什么支撑航天员“魔鬼训练”?
是什么鼓舞科研人员鏖战攻关?
又是什么让航天人心甘情愿默默奉献?
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爱国主义
这是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
也是一切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新时代的我们
如何将接力棒传递
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呢?
付老师讲述了一位北航学子的故事
“2013年神十上天的时候,我上高二
那堂‘太空授课’是我最美好的一帧记忆,
‘太空教师’王亚平是我追梦路上向往的光”
像王楠这样的年轻学子还有很多
他们在航天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长大
也愿意把自己的未来交付给伟大的航天梦想
这就是“传承”的意义所在
载人航天精神
不仅是航天梦,更是报国情
身为新一代接棒人
青年学子应把学习的具体目标
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
并为之而奋斗
听完付老师的精彩课堂
是不是收获满满呢?
这已经不是付丽莎老师
第一次做客百家讲坛
再来了解一下她——
付丽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付丽莎,女,1988年1月生,河北衡水人,2006-201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心理学学士、金融学硕士学位。2014-201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2018年9月起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决策心理学等。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CSSCI期刊发表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项。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批“人文社科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度“我爱我师”青年教师候选人。
付丽莎老师在课堂上
点击下图
回顾付老师主讲“两弹一星精神”
百家讲坛《中国精神》之《“两弹一星”精神》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高端平台等方面发展迅速,尤其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积极将北航红色基因与文化、空天报国精神与实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互融共进的良好格局,形成了“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情’”的北航特色。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路走来
航天战线的北航人们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未来还会有更多学子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
用奋斗的的青春续写精彩
出品|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来源|CCTV-10《百家讲坛》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胡煜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