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扶贫小油坊 致富“加油站”

原标题:扶贫小油坊致富“加油站”

扶贫小油坊 致富“加油站”

双节期间,思扶村“民安“油坊订单增多,贫困户黄丽玉和驻村工作队员何达雄忙着把榨好的花生油装罐

“国庆中秋将至,我们扶贫产品——‘民安’牌花生油的订单需求大,有个人购买也有单位集体订购,现在忙着把榨好的花生油装罐包装,确保节前最后一批花生油能按期出货。”9月份以来,黄丽玉每天吃完早饭便匆忙赶到位于该村白洲组的扶贫车间“民安”油坊开始工作。

黄丽玉是思扶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两位老人身有残疾并患有慢性病,需要人照顾。2019年,思扶村扶贫车间“民安”油坊设置了公益岗位后,黄丽玉就在油坊“上岗”了。“我可以一边在‘家门口’工作,又能兼顾家务。”黄丽玉很是满意这个工作。

思扶村位于梧州市粤桂合作区试验区江北片区的核心区域,山多地少,土地使用紧张。村民有种植花生的传统,生产出来的花生以原材料方式出售、或者榨油出售,但是由于都是村民各自“单打独斗”,种植规模小、产量不稳定、销售渠道单一,种植花生收益不高。

“以前村民们种花生都是自家种自家卖,赚钱不多,现在通过村民合作社筹资建设了‘民安’油坊,不仅带动了花生产业种植,油坊里的扶贫车间也为贫困村民开辟稳定增收渠道。”万秀区纪委监委驻思扶村工作队员何达雄介绍。

作为思扶村“双联系”单位,万秀区纪委监委与思扶村委经过充分调研后,为该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将目光瞄准了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领域,结合当地种植优质“珠豆”花生的资源优势,提出了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花生产业种植和花生油加工来壮大集体经济。

2018年初,通过村民合作社统筹投入资金50多万元,思扶村建起了花生油加工厂;为了让市场对“出身乡野”的食品安全放心,村委集思广益,最终给花生油起名叫“民安”,并主动将产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公示在产品宣传海报上;2019年,思扶村成功申报自治区5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完成对“民安”油坊升级改造,实行标准化生产,新申办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民安”花生油一经销售迅速被本地居民接受,外省的人也慕名而来。为了保证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在万秀区纪委监委的建议下,村委通过整合土地,开发了约20亩“花生基地”,办起了“扶贫车间”,搭建了“西江乡上”销售平台。从2018年8月开始外售至今,“民安”牌花生油累计销售额近150万元,以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我们搭建电商平台、开拓市场,把优质花生油等特色农产品销往粤桂两地市场,村集体经济这块蛋糕我们越做越大。”思扶村党支部书记何秀清表示,目前村里还采取村民合作社与个人合股的发展模式,建起了酒厂,并用酒糟和榨油厂的花生渣等喂养土鸡,发展养鸡业。

“我们是农产品的搬运工,我们是农民致富加油站。”驻村工作队员何达雄拿着“西江乡上”的宣传折页逢人必讲,“这个宣传页我见人就发,因为这是我们思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也是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变‘输血’为‘造血’,让全村1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的见证。”(梧州市万秀区纪委监委吕晓艺李楚妍)

今年7月,万秀区纪委监委干部到城东镇思扶村白洲组花生种植基地帮助该村抢收花生

今年7月,万秀区纪委监委干部到城东镇思扶村白洲组花生种植基地帮助该村抢收花生

相关阅读:
今起,港澳居民可在内地直接办理“回乡证”,上海20个出入境办证点均可办理 "关门是家、开门是店"的藏区新村:牛羊变少了,收入却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