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江龙港探路新型城镇化

原标题:浙江龙港探路新型城镇化

有这么一个“市”,不设乡镇、没有街道,直接“市管村居”,在我国县级行政区域中独一无二。这就是浙江温州龙港市,到今年9月25日刚满一周岁。

上世纪80年代,龙港因为农民自费造城的创举轰动全国,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长的龙港,发展的每一步都烙上了改革开放的印记。

1984年,温州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港口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苍南县委、县政府申请在鳌江口建设龙港镇,得到了浙江省委的批准。当时的龙港镇,灯不明、路不平。放眼望去,除了矮屋就是荒滩,贫穷又落后。

“建设最需要的是人。”年过八旬的第一任龙港镇党委书记陈定模回忆说,在长期实行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年代,人口流动是个“禁区”。为解决落户难题,龙港以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为依据作出决定: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自理口粮迁户口进镇。1989年,龙港人口增至4万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由此得名。

如今的龙港,论体量,早已超出1个“镇”:常住人口38万余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约300亿元,城镇化率达63.2%,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镇第十七位;拥有“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等名片,实现了从“农民城”向“产业城”的跨越。

然而,“城市的规模,乡镇的配置”,“小马拉大车”的矛盾在龙港日益凸显。近年来,龙港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2014年,龙港被列入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去年,经国务院批准,龙港撤镇设市,打开了特大镇新型设市的改革通道,新型城镇化迈出了开创性一步。

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龙港组建了15个党政机构、1个群团工作部和6个直属事业单位,党政机构数量和人员只有同类县市区的40%;全市行政事业人员编制核定1640人,仅为周边县市的25%。

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说,通过实施市直管社区,精减人员编制和中间环节,龙港各项财政开支大幅减少,有效节约了管理费用。一年来,龙港持续推进37项重点改革项目,形成“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等8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加快理顺运行机制。

“一枚印章管审批”,新成立的龙港市行政审批局敲下全国首个“多功能”印章;“一支队伍管执法”,全市9个部门涉及26个领域的执法事项统一划转;“一张清单转职能”,将政务职能转移给社会力量,首批27项成熟事项已集中签约。

“我们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加快实现龙港从‘镇’到‘市’的跨越。”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说,撤镇设市以来,龙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实施民营企业“龙腾计划”,打造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绿色纺织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能源装备、医药卫生材料、通用机械等三大重点新兴产业,形成了具有龙港特色的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龙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1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总收入14.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亿元。

相关阅读:
上海今迎最后一波返程高峰,G40长江隧桥还会堵,拥堵程度竟没预测的严重? 高质量发展“新”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