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网评:有一种乡村振兴,叫留住乡愁

原标题:新华网评:有一种乡村振兴,叫留住乡愁

来源:新华网

今年的国庆双节,乡村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乡村游不只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还有最吸引游客的文化基因——乡愁。

乡愁,是一种风景。从“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到“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乡愁总是联动着山水人家。家乡的一庭一院一草一木,让乡愁变得具象而浓烈,即便海角天涯,总能触景生情,让人魂牵梦绕。

乡愁,是一种人情。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乡愁总关乎着山河故人。故乡人总在我们心底的最柔处,他们的悲欢离合也总是牵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乡愁,更是一种动力。让无数归乡人带着豪情壮志,加入了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行列,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一定程度上说,乡愁里装着的风物和人情,是我国乡村的灵魂。但城镇化的车轮中,不少地方却抛弃了灵魂,变得没有乡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让乡愁变得可感可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更是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农村图景。然而,美好的愿景转化为现实,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当务之急是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少一些大拆大建,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篇一律,多一些乡土味道。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有的村庄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由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白富美”;有的村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由过去的“三大坨”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还有的村庄深挖乡土文化,由过去的“文化荒漠”变成了如今的“精神绿洲”……

这些探索,极大丰富了我国的旅游产品形态,让乡村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满足着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过去,大山大水粗放式的观光旅游几乎是旅游的代名词;如今,小桥流水个性化的观光旅游越来越受到群众喜爱。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村庄,终将为乡愁而改变,也终被乡愁而改变。

国庆长假,又逢中秋,人们的这个假期注定绕不开乡愁。幸运的是,古人的乡愁,往往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而我们的乡愁,因为能够“千里江陵一日还”,而变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韩振)

美国公布国土安全“三大威胁”:中国、俄罗斯,和他们?! 看到中国国庆档票房,美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