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铁上的“探路者”

原标题:高铁上的“探路者”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日凌晨3:30,当城市还沉睡在梦乡中时,济南西工务段确认车添乘人兰天已经起床了。为了保持凌晨工作的充沛精力,前一天晚上他就抵达了济南西站行车公寓,本应阖家团圆的中秋夜,他是一个人度过的。

凌晨4:53,他登上DJ5103次动检确认车,开始了从济南东到徐州东区间的动检确认添乘工作。车辆行进中,身高一米八三的兰天委身在狭小的司机室内,俯着身子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前方被动车前大灯照亮的线路,两侧电气化栏杆上的反光里程标示牌熠熠发光。

“‘确认列车’是每天最早开行的一列动车组,只有起点和终点,没有旅客,搭载的主要是工务和供电人员。我们的任务就是对当天夜间垂直封锁施工后的线路进行检查,保证后续开行的载客动车组的运行安全。说白了,我们就是高铁上的‘探路者’。”兰天诙谐地解释道。

动检车添乘人是伴随高铁发展产生的新职业,每天清晨5点左右,各条高铁线路会先开行没有旅客的动检确认车,检查确认高铁线路状态,为后续开行载客动车组提前“探路”。“我们主要看线路上有没有遗留工具,或有没有其他设备问题。我要全程保持站立。”整段车程,兰天一直保持着站立的姿势,洞察飞驰而过的设备,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在添乘结束后,再把相关数据提供给维护技术人员参考。

确认车时速300公里,线路两边线杆和建筑物在眼前飞速闪过,目光所及,都是兰天观察的范围,稍不留神隐患即会错过。“普通人的1秒钟也许只能眨一下眼、写一个字、喝一口水、说一句话,而我们的添乘人员在每秒行驶83米的高铁动车上能完成好多事情。”兰天说。

这样的工作在白天本就有很大难度,天黑和雾霾天气时对添乘人要求更高。动检车车头大灯只能照亮前方百米远的线路,兰天更要聚精会神。因此,常年工作使兰天养成了过目不忘的本领,列车途经的隐患所对应的里程,他能做到张口就来,八九不离十。

济南西至徐州东区段是兰天常跑的交路,10年里跑了1200多趟,距离超过48000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圈。“这段高铁有10座隧道、50余组道岔、200多盏隧道灯、375公里线路和1000多个公里标……”兰天娓娓道来。每项设备他都熟记于心,如数家珍。

其实,动检车上也设置了一些自动检测设备,但兰天认为,肉眼观察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这份工作需要添乘确认人员的高度责任心,不能有丝毫马虎。“车速这么快,问题出现得也快,需要我们及时正确地作出判断,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列车的运行安全。责任可大着呢!”

36岁的兰天是济南西工务段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确认车添乘组工长,京沪高铁一开通就从事动检确认添乘工作,至今已有10个年头。今年中秋节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7个中秋,每逢过节,兰天作为工长都会主动值乘,把休息的机会让给外地的同事。

全家三代都是“铁道兵”的兰天说:“我对铁路有特殊的感情,虽然做这项工作会牺牲掉陪家人的时间,但是能够让更多的旅客安全到达,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10年来,兰天发现大大小小的隐患20多次,他和工友不论春夏秋冬、寒暑交替,每天天不亮就踏上高铁,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着,用责任和坚守为旅客探出一条安心的坦途。

早晨5:55左右,列车到达徐州东,随后兰天乘坐DJ5104次动检确认车沿上行检测线返回。此时,天已经大亮,阳光逐渐开始刺眼,迎着朝阳,他依然目视前方,专注地扫描着铁路线上的每一处细节。

高铁运行,关系出行品质,更关乎生命安全,每个环节都不容有失。繁忙的铁路线上,正是有着无数像兰天一样的劳动者的坚守,才有了今日高铁上的中国。(记者常青实习生刘文倩)

相关阅读:
美丽青岛 游人如织 福建4日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