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科院院长谈中科院成立哲学研究所:哲学是科学之源
澎湃新闻记者9月24日从中国科学院方面获悉,9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揭牌仪式暨科学与哲学前沿问题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院士,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国科大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艳芬,副校长牛晓莉、董纪昌以及科学界、哲学界的六十余名嘉宾代表出席揭牌仪式。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中科院此番成立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在讲话中做了详细的介绍。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在中科院建立哲学所,是中科院党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做出的重要决策……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也圆满完成。我们正积极对未来的发展布局进行谋划。”
白春礼在致辞中坦言:“中国的科学家有自己的美德和优势,但也存在原创性普遍不足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包括科学传统薄弱,以及科研制度方面的缺陷等,除此之外,我们在创造性思维上的缺乏也有重要的关系。要补上这个短板,哲学的学习和哲学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
白春礼表示:“在中科院成立哲学所,正是为了聚焦于科技发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学问题,以及与哲学紧密相关的科技问题,从哲学角度助力科技创新,为中国科学的跨越式发展,乃至未来的科学革命,寻求更为坚实、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础。”
以下为白春礼致辞全文:
各位来宾:
今天正值北京的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在中科院建立哲学所,是中科院党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做出的重要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也圆满完成。我们正积极对未来的发展布局进行谋划。在刚刚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求科技工作者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迄今为止的现代化进程表明,产业革命、技术革命从根本上来源于科学革命。要有原创的、别人卡不了脖子的关键技术,需要有独创的、敢为人先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我们经历了学习阶段、跟踪阶段,现在有条件也必须要开始进入独创阶段。科技创新要跨进新阶段、迈上新台阶、步入新境界,需要在科学家的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的科学概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而如何才能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氛围、营造有助于独创性观念产生的环境、夯实突破性成就生长的基础,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反思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哲学是科学之源。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着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伟大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包含了进化思想的萌芽;道尔顿在其《化学哲学新体系》中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对浩渺星空的好奇和惊异,对宇宙本质问题的痴迷和热情,对思想穷根究底的辩驳和拷问,对逻辑与理想的推崇和赞赏,为现代科学传统注入了最深层的精神内核。
从科学发展的动力来看,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科学研究不只是观察、实验和计算,而且还需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撑。已有的科学概念和思想,既是一段时期内科学进步的探照灯,又构成了对这一时期科学家的约束和限制。按照许多科学史家的看法,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的过程。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主要是在既有的范式下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工作似乎与哲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的范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
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科学和哲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科学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变化,而哲学思想的变革也会为科学的洞见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可以这样来说,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正是科学和哲学的相互激荡,使得人类的思想一次一次突破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
当代科学的发展正酝酿着巨大的突破,我们正在进入对宇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深处,这直接关联着众多重大哲学问题,比如数学的基础和本性问题、量子理论中的本体论问题、复杂性科学中的演生论问题、认知科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对于人类理解和改造世界、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构成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挑战和革命性转变的契机。这些问题的澄清和解决,需要科学与哲学联手推进。笛卡尔、莱布尼兹时代那种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已悄然复归。未来的科学革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激发和引导;而哲学方法和思想的变革,也离不开科学的批判与滋养。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呼唤科学与哲学建立新型的、更加紧密的结盟。
中国的科学发展要实现阶段性跨越,就必须紧扣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体系和研究路径上跟踪国际上的工作。中国的科学家有自己的美德和优势,但也存在原创性普遍不足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包括科学传统薄弱,以及科研制度方面的缺陷等,除此之外,我们在创造性思维上的缺乏也有重要的关系。要补上这个短板,哲学的学习和哲学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在中科院成立哲学所,正是为了聚焦于科技发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学问题,以及与哲学紧密相关的科技问题,从哲学角度助力科技创新,为中国科学的跨越式发展,乃至未来的科学革命,寻求更为坚实、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础。这对于提升科技原创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抢抓科技革命机遇,无疑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中科院党组对哲学所的发展以及它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充满期待。在这里,我对哲学所的建设提出几点希望。
首先,要精准定位,密切围绕当代科学的前沿和基础问题开展研究。特别是要结合物理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宇宙、生命、意识的本质这些正酝酿革命性突破的问题上,开辟新的思维空间;其次,要广纳百川,吸收人类科学与哲学的优秀成果,发挥中国传统的科学、哲学思想的独特优势;第三、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借鉴国外同类研究机构的有益做法,参考科学院新建研究所的成功经验,高起点建设,广揽人才,快速发展,尽早建设成为一个新型高水平研究机构;第四,开放合作,加强科学界与哲学界的联系、加强与国内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联系、加强与国外同类型研究机构的联系。
各位来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当前国际环境包括科研环境也处在激烈变动中。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沉下心来,凝神定力,抓源头、抓基础,建立科学家与哲学家的联盟,发挥科学与哲学的相互促进作用,矢志不渝、久久为功,形成一个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的科研环境,服务于国家和人民,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