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强就业扶贫 告别“苦甲天下”

原标题:加强就业扶贫告别“苦甲天下”

宁夏西吉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开展技能培训,降低贫困发生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加强就业扶贫告别“苦甲天下”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小燕康劲王伟伟

“育苗的温度要保持在20摄氏度到21摄氏度之间,不能超过25摄氏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向丰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内,马虎兰边说着边将芹菜苗熟练地移栽到土地里。

从靠经验摸索种地种菜的农民到现代循环农业“田间技术专家”,马虎兰是西吉县通过劳务输出开展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之一。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黄土丘陵地带,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素有“苦甲天下”之称。

近年来,西吉县通过支持企业吸纳就业、拓宽跨区域劳务合作、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措施,实现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4%下降到2019年的0.95%。

农民进大棚

马虎兰工作的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是宁夏向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种养结合示范园,主要经营冷凉蔬菜种植、种苗繁育、肉牛养殖等循环产业。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位于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经过逐年发展,已实现了跨村跨乡的劳务转型和产业带动。

以前,马虎兰种菜只能靠天吃饭,全凭经验摸索。她说:“家里有3个孩子要上学,老公身体不好。我在工地打工,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元。”

把家里的8亩地以每年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后,马虎兰来到园区内的向丰臻品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从事标准化冷凉蔬菜种植。“以前凭经验种地。来这边后,我掌握了蔬菜病虫害防治监测技术,知道怎么判断育苗长势,还能准确控制光照时间和风口。”在园区工作的4年里,马虎兰每月能拿到3000元,还成长为一名“田间技术专家”。

据公司负责人摆世林介绍,整个园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大量使用本村和周边贫困户用工,平时用工量在120人左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3人,年收入3.6万元。生产加工高峰期,园区启用临时用工近500人,人均工资达到每天100元。

公司还有农民田间学校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实)训基地。摆世林介绍说,为工人们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的,是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州合作企业邀请的专家。

马莲乡党委书记魏廷峰告诉记者,合作社模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对地方产业发展有明显的技术指导和市场引领作用,能有效带动当地的劳务转移。“村民能在本地实现就业,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对开展乡村振兴和村级治理打下基础。”

工人进车间

田间有专家,车间里也有生产先锋。

2019年9月,一家人扶贫搬迁至西吉县城后,魏变卓来到宁夏西吉工业园(闽宁产业园)的吉强服饰有限公司工作。“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丈夫去年生了大病,我得照顾他们。”

作为西吉县201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吉强服饰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在闽宁产业园成立,主要生产欧美政府采购订单。公司负责人陈光平介绍:“我已经在福建做了30多年的服饰生产,来到西吉就是看中了这里丰厚的人力资源,开办扶贫车间对企业发展和当地产业扶贫都有好处。”

来到厂里学习了两天的缝制技能后,魏变卓决定直接上机实践操作。1年后,她成了厂里的生产先锋。她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这样的衣领我一天能缝300多件,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据园区管委会主任马耀宏介绍,西吉工业园(闽宁产业园)现有企业22家,产业发展定位为农副产品加工和轻工产品制造。“闽宁合作结合了福建的技术、管理、市场资源以及西吉的劳务资源。园区内的扶贫车间就吸纳了当地大量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一半以上。”

据西吉县就业局局长邹国强介绍,作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西吉县正在多渠道助力劳务输送和转移,提升劳动者素质,破解“苦甲天下”难题。

相关阅读:
我国服务认证机构同比增长超50%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创新发展科技 享受“芯屏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