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卖考核机制应更人性化
近年来,受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网购消费带动,包括外卖骑手在内的网约配送员就业群体规模迅速扩大。几乎每到饭点,城市里大街小巷、商厦楼宇内就会出现外卖小哥奔忙的身影,极大方便了消费者就餐。
然而,在享受“美味不用等”这一便捷时,不少人对外卖骑手背后的辛苦与风险知之甚少。有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上海送餐外卖行业共发生交通伤亡事故325起,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伤。另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外卖订单每单平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10分钟。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外卖行业“激情与速度”背后的安全风险问题,也让公众对外卖骑手可能成为高危职业产生了担忧。
外卖骑手在送餐途中不顾人身安全,甚至发生超速、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消费者“美味不能久等”的苛求有关。目前,准点送餐已成为不少平台的标配,也是考核外卖骑手收入的主要依据,消费者在这方面享有差评权。消费者的差评越多,意味着外卖骑手的收入越少。在这种约束下,一部分外卖骑手即使明知抢时间争速度会违反交通规则也在所不惜。所以说,部分送餐外卖平台就此给出消费者“多等待5分钟”的建议,有一定道理。
不过,如果外卖行业以接单数量定收入的业绩考核机制不作调整,外卖骑手仍然会出于增加收入考量,把多出的“5分钟”当作争取更多订单的砝码,平台亦有可能借此超量派单。所以,仅仅要求消费者在送餐时间上作出让步,无助于根本解决问题。
因此,在要求消费者“多等待5分钟”、对外卖骑手多一点体谅的同时,外卖平台需要从根本上摒弃“唯快”“唯利”的经营逻辑,设立更为人性化的考核机制,让外卖骑手在送餐路上多一份从容,不能将本应承担的责任转嫁为社会风险,甚至为了盈利忽视外卖骑手的权益。监管部门则应在鼓励新业态发展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手段。如此,外卖骑手才不至于成为高危职业。
(新媒体责编:张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