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相较于京津冀和粤港澳,沪苏浙皖如何互联互通?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汇集各方智慧。11日下午,“2020长三角产融学研合作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政府、学界、企业、金融机构的嘉宾集聚一堂,把脉长三角一体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务实建议。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吴大器以“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推进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吴大器表示,本着创新的初衷,探索把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区域经济这三个领域纳入大平面维度范畴,按照长三角国家战略纲要确定的几个主要模块,进行全新的系统排列组合,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实体经济主角——科技引领的先进制造业,虚拟经济各项经济保障元素中的主角——金融服务业,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发应用维的行业放到三维一体的推进模型中,按规律性融合理念构建起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模型。并在应用样本的实践探索中梳理、提炼、归纳了科创、金融协同服务,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共享互融路径。
吴大器说,有关三维推进模型的三个特征的描述成为模型独有的服务一体化的主要依据。其中,协同体现了逻辑上的衔接,关联反映出内容中的直接影响,集成则揭示着效果上的要求。当前在加快实施“内循环为主体”的工作推进中,三维模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我们要建立三张网:高质量链接、高质量赋能、高质量转化。”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说,在高质量链接方面,要做好端到端的资源整合路径,形成大企业、核心机构、核心院所的生态合作,在外围引力群有各种智库、媒体、产业链等。在高质量转化方面,希望可以把概念变成成果,形成面向市场的高质量赋能产品。从高质量赋能方面,希望从基础、技术、临床、资本、政策、场景、商业方面赋能,使张江生态成为成长的沃土。
上海农商银行行长顾建忠介绍了上海农商银行高质量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金融实践。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和引擎,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金融是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级的关键因素和动力源泉,作为上海本地的金融机构,上海农商银行紧紧抓住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契机,在积极服务长三角实体经济、各类产业和社会民生的运营实践中不断体现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顾建忠说,相较于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一体化”体现的是更紧密区域发展、互联互通的定位要求,互联互通是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紧紧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三大领域的互联互通,结合自身业务特长,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寻找切入点、创新点和贡献点。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邱士明表示,长三角作为我国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该项目课题组成员,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斗七星”发展模式为例,对“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区域经济研用系统”进行了探索。
他还表示,省校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长三角研究院的创新模式是可借鉴可推广的。通过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严格落实现有规划,依托现有平台组织,建设专门协同机构;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性,多元有效的介入科技与经济融合,可激发更强蓬勃创新动力,为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主办。本届论坛还举行了“长三角会客厅”栏目启动仪式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模型初论》新书首发仪式。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