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带一路”给当地带来哪些创业机会?听听非洲小哥怎么说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玉坤)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分论坛之一的“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上,几名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乍得小伙带中国团队到非洲盖安居房,每7天完成一套
来自乍得的张晓强先后在哈工大建筑专业和北京科技大学就读,他在会上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学习和回国后的创业经历。
“我在2011年准备来中国留学时,身边很多同学都觉得我选择来中国,比他们去发达国家留学要差一些,甚至有人认为我毕业之后回乍得找工作都是一个难题。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很多中国优秀的企业带着先进的技术到了非洲,走进了我的国家。2016年我毕业回去以后,发现就业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反而选择更多了。”在中国待了多年,张晓强的汉语已经十分流利。
张晓强曾进入世界200强的中国企业工作两年。“在此期间,我学到了中国优秀企业的工作效率、管理方式等,提升了我个人的综合能力。2019年初,我带着中国团队到非洲以7天完成一套房子的速度,让当地人迅速拥有了温馨的安居房。”张晓强说。
加纳小伙建中非创新合作中心
来自加纳的Ramzi Inusah通过视频发言。他前不久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已经痊愈。
Ramzi Inusah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对此,他十分感谢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他们推荐给我很多投资人,提供免费办公室,帮助我们注册公司。”他表示,通过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认识到了“一带一路”的诚意。
“我有一个项目正在和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合作,将建一个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这个中心将推动中国和非洲的贸易发展、中国和非洲项目的对接,以及促进投资、文化旅游交流等,这会让中非合作得更好。”Ramzi Inusah说。
俄罗斯在读博士带领团队创建“中俄青年创新合作中心”
来自俄罗斯的傅嘉烨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博士,她也通过视频发言。
傅嘉烨是中国留学生会的主席,她带领俄罗斯青年创业团队与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展开合作,正在创建“中俄青年创新合作中心”。
“中俄在新技术、资源和材料、保健事业、教育、旅游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有合作。但两国存在文化和法律的差异。一年来,我们有很多想法,希望未来我们能帮助减少障碍。最近由于疫情,世界上的贸易和合作减少很多,我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合作方式。”傅嘉烨说。
来自俄罗斯的傅嘉烨通过视频发言。北京友协提供
背景
已有超万人次国际青年参加“藤蔓计划”
记者发现,3名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都是“藤蔓使者”。
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理事长张晓东介绍,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是在北京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主要推动中国创新科技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藤蔓计划”(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是促进会在“一带一路”的一个实践项目。
2017年3月,“藤蔓计划”在北京启动,迄今为止有超过万人次国际青年参加了“藤蔓计划”。“‘藤蔓计划’有一个愿景叫‘百千万’,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超过一万名国际青年在‘一带一路’真正发挥作用,像藤蔓一样在各国衍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张晓东说。
张晓强进入中国企业实习、Ramzi Inusah在北京成立公司,都得益于“藤蔓计划”的帮助。
“通过‘藤蔓计划’,我有幸在学校期间到各企业做短期实习,到工厂做实际的考察,通过各种活动受到培训。现在踏上了创新创业之旅,相信通过该计划积累的知识、资源、技术将解决本国人民实际问题和困难。”张晓强说。
北京某医疗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何梅介绍,他们公司每年都参加“藤蔓计划”外国留学生招聘专场活动,先后有来自哈萨克斯坦、苏丹、巴基斯坦、赤道几内亚等国家的几十名留学生参与公司的实习与工作。她举了一个例子,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努斯丹(音),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2017年通过“藤蔓计划”招聘会进入公司实习,2018年4月独自去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两家代理商,后续签订总金额100万人民币以上的订单。
北京农学会等培训毛里求斯人种蘑菇
除了“藤蔓计划”,北京还有很多平台帮助“一带一路”青年创业。“一带一路”青年联盟主席秦峰介绍,青年联盟过去两年集结了将近60家驻华使馆的资源和超过20多家海外大学的资源。“我们发现青年对于整个创业创新是非常热衷的,尤其是东南亚的青年,更希望了解中国的创业创新经验,带回到自己的国家运用到自己的创新项目中”。
在2019年4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了开展"丝路一家亲"的活动,北京市友协等部门积极响应,策划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徐强在“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毛里求斯农业交流培训项目。
“中国和毛里求斯自1972年建交以来,实施多层次的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中国农业技术的传授为毛里求斯农业发展和建设做出了贡献。毛里求斯福尔肯公民联盟是农业、畜牧业、有机农业产品、小型农业组的联合组织,致力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中国和毛里求斯两国农业科研领域的共同发展,改善毛里求斯小型农业种植者的生活水平,北京农学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毛里求斯社会服务理事会、毛里求斯福尔肯公民联盟、毛里求斯大学农学院决定共同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项目。”徐强说。
据介绍,该项目由北京农学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选派技术人员和职业教师,面向毛里求斯福尔肯联盟成员的农场主、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和其他有意愿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的人员,通过在线直播教学和线上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系列培训。通过为期6-10个月(生产季)的培训,接受培训的人员能基本掌握两个蘑菇菌种的栽培技术,能在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开展食用菌生产,并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
编辑樊一婧校对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