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是巴金逝世15周年画册《巴金的世界》开启朵云书院“首发上海”系列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巴金离开我们已经15年。今天,我们如何走进“巴金的世界”,如何面对巴金的精神遗产?在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看来,这不仅是一个文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昨天,作为纪念巴金逝世1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巴金藏名家书画展开幕式暨《巴金的世界》新书首发式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并同时开启朵云书院上海之巅读书会新板块“首发上海”系列。
画册正是纸上的“常设展”
众多纪念方式中,阅读巴金是最贴近的方式。从2014年纪念巴金诞辰110周年之际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巴金的世界”纪念展到6年后问世的同名画册,“阅读巴金”始终是一条主线。“巴金是一本大书,这本画册就像‘理想的前言’,引导读者去探索巴金的精神世界。”出版方、浙江摄影出版社总编辑林青松形容。
巴老说过,只要有人读我的书,我的书还在源源不断地印,我的爱在人间就不会消失。周立民透露,巴老的稿费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回馈社会。今年春节之后,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向武汉的少年儿童一次性捐赠了50万元,或许正是巴老的爱没有在人间消失的力证。
《巴金的世界》分为“信仰世界”“文学世界”“生活世界”三个部分,收录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认为,这是一本“资料特别丰富翔实的人物画传”,不仅各版本书影等展示之全是研究者所未见的,即便是巴金细心保留下的一张电影票都有故事。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记得6年前举办的“巴金的世界”纪念展,“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生活世界’。”展览还原了巴金先生的卧室,架上衣物伴随他出席国际会议、经历十年动荡,其中一件褪色棉服伴随巴金两次赴朝鲜战场采访,经过妻子萧珊染色,又留下了他自己的针脚。“卧室”中还可以看到巴金使用过的电唱机和大量外语自修唱片、五六台不同品牌收音机。还有巴金与萧珊的家书往来:买家电、装空调、租房、请客……各种票据与此互相映照。作家简平说,参观那次展览,“非常希望有一个常设展,能够时时走入巴金的世界”,这本画册正是纸上的“常设展”。
重点描绘作为出版家的巴金
“巴金先生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实际上成为一代代上海出版人的座右铭。”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说,《巴金的世界》为朵云书院“首发上海”系列揭幕意义非凡,“巴金主持过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后来并入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前身。正因为有巴老的事业、作品、精神,才有一代代的追随者、传承人。”
《巴金的世界》中也重点描绘了作为出版家的巴金。巴金是作家,也是翻译家和出版家,最后一个身份,容易被人们忽略。他曾说,“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了十四年,写稿、看稿、编辑、校对,甚至补书,不是为了报酬,是因为人活着需要多做工作,需要发散、消耗自己的精力。我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所以做补书的工作我也感到乐趣,能够拿几本新出的书送给朋友,献给读者,我认为是莫大的快乐。”
“景仰、惭愧。”出版人曹元勇说起“五四”那个年代的编辑家、出版家的情怀、格局,“很多选题都是巴金确定的,他还亲自做翻译。包括鲁迅做出版,也是设计封面、亲自找图,乃至写文案、写广告。他们对出版的热爱实际上是对文化的热爱。”曹元勇认为,《巴金的世界》呈现了一个对生活抱有赤子之爱,对社会抱有坚定信念、关怀到最后一刻的有血有肉的巴金的种种细节。
“虽然也曾和父母多次拜访、看望过巴老,但真正受到巴金精神的影响,还是读他的作品。”诗人辛笛的女儿、学者王圣思回忆,尽管从小喜欢文学,但艰难岁月中在小山村里读《家》的一段经历,才让她知道,文学是让人还原为能哭能笑的真正的人,是让人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后再读《随想录》,又读到了巴老对自我的解剖、对历史的反思。”
“今天的时代尤其需要具有超越性的可以令人安静思考的力量。巴金对社会的每一点滴进步都抱着热情的肯定,同时又对社会和自己怀有真诚深切的反省,他把自己的生命变成了对真理探索的过程。”评论家毛时安说,伟大与平凡、高贵与谦和、复杂与单纯、庄严与慈祥在巴金身上统一。
“评价巴金,对巴金毫不重要。相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倒是更重要。因为,我们总得问一问自己:我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周立民说,今天的文学版图已和巴金去世时大不相同,反观巴金这代人,他们的意义没有降低和冲淡,而是在一个更宏大的版图里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今天的‘后浪’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趣味和选择,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大家提供不同的文学参照系。只有在眼界开阔的不同参照系的比较下,才能确认和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世界。这也许是巴金那一代作家在当下更大的意义。”
“不管什么浪,都要看一看,你的人生才会丰富。”陈子善说。毛时安提到,巴老曾说过,让生命开花。“《巴金的世界》是我们送给读者的一朵小小的花。”周立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