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这一“组织”有42万人,年度支出超450亿元,什么来头?

原标题:上海这一“组织”有42万人,年度支出超450亿元,什么来头?

上海这一“组织”有42万人,年度支出超450亿元,什么来头?

作为上海第十届“公益伙伴日”的系列活动之一,今天,以“人民城市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为主题的首届“上善论坛”举行,论坛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复星公益基金会等十三家基金会联合主办。

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超42万

公益慈善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出席论坛的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透露,至2019年底,全市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超过1.7万个,年支出超450亿元,从业人员超42万人。全市累计建有220多家慈善超市和慈善爱心屋、3200多个捐助站点。“十三五”以来,累计社会慈善捐赠总额达150亿元。

疫情期间,各类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热心市民踊跃支援抗疫一线。朱勤皓介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多家组织向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捐助了CT机;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建“应急服务团”,为被隔离观察的居民、一线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目前,本市各慈善组织累计接受疫情防控社会捐赠达18.75亿。

近年来,上海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为帮助西部孩子上学,2007年至今,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建立了112所“希望小学”。仅2019年,上海动员社会组织共实施了扶贫项目675个,投入资金10多亿元,充分利用了上海社会组织在链接资源、专业技术及敏锐灵活的优势,有效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为进一步营造公益氛围,建设公益之城,上海已连续举办十届“公益伙伴日”,打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公益平台。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海峰表示,作为公益伙伴日系列活动的首届“上善论坛”从社会需求出发,找准慈善给予的着力点,通过建立平台、支持创新、政策倡导、跨界合作等方式,用慈善战略实现战略慈善,让人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复星基金会成立8年来,相继开展了乡村医生、太极抗帕、保德信青社奖等多个项目。

社会组织为救助赋能

这个周末正值公益伙伴月开幕,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等公益力量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成为热议话题之一。记者了解到,上海部分区正在探索一些新做法。

为进一步推动精准帮扶社会救助工作,引导和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今天,浦东新区民政局联合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正式成立“护航少年联盟”。据介绍,该联盟是一支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青少年发展梦想”为使命、由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团体,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在具体的救助工作中,社会力量提供了更为丰富和高效的服务。例如,疫情期间,浦东新区民政局委托乐群社工服务社完成了195户困难家庭的对接,通过“21天线上小打卡”“志愿者匹配”“青苗热线”等服务,回应困难家庭防疫物资需求,完善情绪疏导的渠道,全程陪伴青少年成长。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项目组在短短3天内募集到53名志愿者,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互助性、专业性和及时性。

随着防疫形势转好,项目组在情绪疏导、关怀陪伴、亲子关系、学业辅导、社会支持等领域发力,为服务对象提供多样的线下服务。截至8月底,项目组克服疫情影响,累计举办各类活动69场,服务对象1053人次,为浦东新区505名青少年带来新体验,引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据了解,未来,联盟将邀请更多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发挥其力量和优势,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搭建社会支持网络,给予青少年更多关爱。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魏卿表示,今后,政府要搭建平台,鼓励更多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顾杰

相关阅读:
北京市卫健委提示:服贸会参展观众戴口罩要全部遮盖口鼻 东北地区连续受台风影响防汛形势严峻 水利部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