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发地一份补充协议,让“榴莲大王”考虑不再回归?
一份补充协议,让“榴莲大王”赵川文开始认真考虑,还要不要回新发地。
“我交钱租仓库的时候不签合同,过了一年多,为什么现在让我签合同?”“好像没有市场要求客户这样做的,我交的是租金,是库房费、车位费,是不是亏钱我也得把库房填满呢?”赵川文觉得这份协议值得商榷。
几天前,北京新发地市场物流区的一位经理给他打来电话,请他回去开会,还要签署一份补充协议。按照协议内容,新发地休市期间去往其它市场经营的商户要在9月1日前回归新发地,如约回归的商户可以享受市场租金减免、奖励等优惠措施。
“很多人签了,但我不想签。”他说,“十年前做生意,在北京的商户不可能去其它地方;但现在一个电话,全国各地马上备车发货。做生意还是要跟着大趋势走。”
协议
从四道口市场、玉泉营市场到新发地市场,从国产果到进口果,赵川文在这一行摸爬滚打将近30年。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却有着山西商人朴素的敏锐。右耳一直戴着蓝牙耳机,一个小时的采访断断续续接了4个电话,他似乎已经习惯了随时被电话打断。
赵川文2005年进入新发地市场,2009年就在北京买了房。经营榴莲贸易十多年,他每年约有八九个月身在泰国。现在,他雇佣着20多名工人,生意好的时候,20吨一柜的货车每天发出三四车。但他不愿多谈自己的发家史,只说:所有做水果的人,无论60后还是70后,不用问出身、家庭背景——他们都没什么很高的文化,都是白手起家。
赵川文和新发地渐行渐远,要从新发地6月13日受疫情影响临时休市说起。他原定13日从北京回山西,不料当天早上一起床,市场周围的小区已经全部封闭了。人出不去不打紧,要命的是和许多果商一样,市场突然关闭,大批货物还在进京的路上。在路上的水果不进市场就要烂掉。赶忙,他紧急从外地调人,将货物运进离京不远、又冷库齐全的高碑店市场。
高碑店市场全称是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建成之初便定位承接北京农批市场的首要平台,只是体量一直和北京新发地相去甚远。新发地突然休市之际,与之同样定位一级批发市场、又相距仅70公里的高碑店市场就成了赵川文等果商菜商们替代新发地的落脚点之一。
按照协议内容,如约回归的商户可以享受市场租金减免、奖励等优惠措施。
北京新发地休市两个月后复市。对这个经营了十几年的市场,赵川文的疑虑集中来自这份补充协议。
协议的补充条款要求,商户保证在8月31日24时前实现常态化每日开门营业,保证9月1日后承租的的库房内每天的摆货量不得低于库房总容量的60%,同时保证货品品种齐全。此外,要求商户保证亲力亲为,亲自长期固定坚守在承租的市场库房主持营业,接受市场的监督和考核;保证每个月在承租库房盯摊销售的时间不得少于15天。
新发地要求商户签署补充协议的目的很清晰:一方面对商户进行租金减免、奖励等等优惠,一方面用补充条款规定商户留在新发地。一位已经回归新发地的商户告诉记者,她认为新发地这次给出的优惠力度很大,新发地市场的行业龙头地位明显,相信绝大部分商户未来会选择回归。
生意各做各。从北京迁往高碑店的商户有赚有赔,北京新发地复市之际,在高碑店亏了钱的商户欣然回归,但尝了甜头的商户却有自己的算盘。这里交通便利、租金低廉,上下游客户都相对固定的赵川文觉得甚至有些“乐不思蜀”:“他们后来给我打了几次电话,我都没接。”本就还在观望,一纸在他看来不太合理的补充协议让这位“榴莲大王”开始认真考虑,到底还要不要回归北京新发地。
趋势
从补充协议,记者问他有无留存原租赁合同。一提原合同,赵川文愈发无奈:原来哪签过合同?只有几张收据,和几份按了红手印的确认书。
他的三张择位确认书中,分别以61万、51万、10万元买下了果品交易区18、17、16号车位的3年承租权。3个一模一样的连号车位,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大?他解释:当时的择位活动是招标、拍卖的形式,一个车位10万起拍。去年他112万拍下前两个车位以后,剩下孤零零的第三个车位,也就没人跟他抢了。
三张择位确认书中,分别以61万、51万、10万元买下了果品交易区18、17、16号车位的3年承租权。
因为不愿回迁,赵川文甚至在一次会上被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负责人点名批评,说他动员商户开辟高碑店市场。他向记者解释,自己没有动员过谁。之所以被点名,是因为榴莲本身的市场号召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大核心竞争力是货品品种齐全,让采购商“来一趟就把货上齐”。以榴莲为代表的进口果在市场中相对稀缺,每一个进口果商对市场保持货品品种齐全都很重要。
其实,真正让赵川文考虑离开的不是补充协议,而是“大趋势”。他有朴素的生意经:做生意要跟着趋势走,客户在哪里,商户就在哪里;商户在哪里,客户就在哪里。目前部分客户和商户的供应链已经稳定在高碑店,新发地交通和租金都不具备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已经稳定的供应链很难再改变——已经外迁的果蔬大王们不会轻易回归,一直留守新发地的商户也不会再外迁。
《中国蔬菜》曾刊文分析称:新发地局部复市,不少大户滞留在河北高碑店的分市场,这部分商户重新回到新发地市场存在一定难度。新发地休市期间,部分商户“流落”到河北高碑店,北京其他几个二级批发市场的客户也跟随到了河北高碑店。北京地区的几个二级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在高碑店建立了自己的采购基地。如果这些批发商返回北京,采购商不回来,批发商将面临丢失客户的风险。
进口果商樊建成在高碑店承租的冷库中。肖彤摄
同为进口果商的樊建成称,目前的交通条件来看,高碑店对外省的、体量大的批发商有吸引力,新发地则对北京的、体量小的批发商有吸引力。具体而言,外省货车司机不愿进京:一是怕被罚分,二是进京就堵车,三是只有夜间才允许进六环。北京批发商考虑运输成本,体量越小,越不愿多跑70公里上货。
两地库房租金大约相差10倍。他在新发地承租了60平米的库房,每季度租金4万元;在高碑店承租了600平米的库房,按季度算租金大约也是4万元。
新常态
部分已经回归新发地的商户告诉记者,目前两地同时经营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一个巧合是,聊到高碑店市场时,恰好旁边一家两地同时经营商户接到电话,听说高碑店市场的货不够了,便赶紧部署正在进京路上的货车向高碑店补货。
这种情况常见,甚至全国一盘棋。赵川文说:无论跑广州的、跑上海的、跑嘉兴的、跑青岛的、跑郑州的,其实都在关注全国市场。比如哪天嘉兴卖的价格特别高,一晚上货就全都进去了。
或许,新发地和高碑店不只是竞争关系,两地甚至多地经营也将成为新的常态。无论市场投资者还是进场商户,这个常态恐怕是要接受的,根本上说,这是市场的力量。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