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运河江苏段:千年漕运见证运河大省变迁

原标题:大运河江苏段:千年漕运见证运河大省变迁

光明日报记者刘已粲

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流淌了数千年的大运河,北发燕赵,南抵吴越,全程3200多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蜿蜒前行,宛若流动着的民族血脉。

近日,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江苏无锡和淮安两座城市举办,夜游古运河、主题演出、非遗展览等15项重点活动让观众惊喜连连。“起源最早、段落最长、网络体系最完善、沿线城市最多、运河文化最完整”,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这样总结大运河江苏段的特点。

大运河江苏段全长约690公里,是运河遗产资源最密集的省份。江苏60%的人口沿运河而居,大运河记录着千年岁月里漕运的辉煌,也见证着这个运河大省的发展变迁。

城市繁华因“运”而兴

秋夜的无锡南长街,皓月当空。色彩斑斓的画船荡漾在古运河上,河水被灯光照得波光粼粼,河道两岸,青瓦白墙宛若画卷一般在游人的眼前徐徐展开。

乘船沿着古吴水一路前行,穿过在灯火映照下就倒映如月的宝塔桥,几番回首,心中满是欢喜,船移物换,行至清名桥畔又见另一番旖旎风光,短短几公里的水路满足了人们对“江南如画”的一切想象。

无锡段古运河是整个大运河上唯一抱城而过的河段,因开凿历史最久,古朴风貌浓郁,沿河景观丰富,有着“千里运河独一环”的美称。

无锡人儿时的记忆,是母亲在运河边洗衣服时的背影,是父亲在石桥上推扶自行车的样子,是滚动的铁环、跳跃的弹珠,也是黄昏时分青瓦白墙间袅袅升起的炊烟……

运河孕育了无锡的文化特色。跨塘桥至清名桥1.5公里长的古运河段,河宽约20米,两岸人家枕河而居,寺、塔、河、街、桥、窑、宅、坊众多空间元素有机组合,线性呈现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江南风貌全景式遗产。

1995年无锡古运河段即被江苏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加以保护,2006年被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认定为“最具原生态风貌的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伴水而兴。沟通、开放、融合与交流,是大运河的精神意蕴所在。

在江苏,悠悠千载运河水流经了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八个地级市,滋养了两岸人民,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遗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充分促进了文化的大交流。可以说,没有大运河,很难有沿岸城市今日的繁华。

历史遗存随“运”焕新

溯运河而上,因漕运而兴的“中国运河之都”淮安是运河边的又一颗明珠。淮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2处、遗产河道1段、遗产点5处。

淮安段运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桥梁横卧河面、穿越古今,亭台点缀其间、韵味悠长;宏伟矗立的国师塔、承载历史的记忆馆、见证辉煌的漕运总督府,串连成线,诉说着沧海桑田;人们或在此闲庭信步、话家常、听小戏,或泛舟河面,自在悠闲……

吴王夫差为何开凿邗沟?隋炀帝怎样开凿通济渠?明清时期,运河两岸的繁华富庶景象是什么?走进在原漕运总督署遗址上建起的淮安漕运博物馆,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甚至只需要挥动手臂就可以与古人互动,伍子胥、虞诩、陈瑄等治漕名臣就会一一出现在屏幕前,畅谈他们的治漕理念。

古代遗址换新颜,近现代工厂也大变身。如今,走进位于大运河与梁溪河交汇处的无锡人文艺术客厅“运河外滩”,这个前身为“开源机器厂”的建筑,已变身为有着绯红的墙砖、陈旧的厂房、充满年代感的老房子的现代美术馆。

在无锡段古运河岸边,一个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正悄然崛起。产业园里已聚集了国内外500多家知名影视制作企业,而在此之前,这里曾是无锡市最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运河江苏段生态保护凸显出‘生态+特色’理念,突出发展最能体现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生态长廊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和绿色高端产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建说。

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突出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和无锡一样,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其他城市也正在大力保护运河生态。

文旅产业应“运”而生

美景、美食、美人,悠久的历史,便捷的交通,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赋予了大运河文化带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天然的文旅产业优势。乘船摇曳在运河之上,品尝别具风味的运河美食,耳听丝竹之声,好不惬意。

2019年,为了保护好大运河文脉、进一步彰显运河文化魅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工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之上,为了高质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江苏策划了5条精品大运河旅游线路,让文化遗产为旅游休闲所利用。而苏绣、金陵金箔锻制技艺、绒花制作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紫砂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为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由江苏省文投集团牵头开发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通过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现代科技手段,挖掘、整合、盘存、展示大运河沿线分散的文化遗产和文旅资源,为打造数字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线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文旅结合,要有让民众可触可感的、有人间烟火气的产品和项目,还要用游客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述他们感兴趣的故事。”而江苏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

再过半个多月,中秋加国庆长假就要到来。戴斌估计,预计到“十一”假期期间,今年旅游市场将恢复到去年的同期水平。大运河江苏段,这条流动着的千年文脉,将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6日 04版)

[责编:袁晴]

相关阅读:
“公益慢火车”行驶在京九铁路九江长江大桥上 国际生物安全智库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