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服贸会出现不可描述的“鱼类”,引围观
新京报快讯(记者黄哲程张璐)今天(9月5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在服贸会服务机器人板块展区,一条在水缸中游动的“大鲨鱼”引来不少观众围观和拍照。
仿生鲨鱼亮相服贸会,能水下拍摄、海底测绘
在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区,一条约两米长的深灰色“鲨鱼”正在透明水缸中摆尾游动,周边不少游客拿起手机拍照。在水缸不远处,一名工作人员正摇动手柄无线操控“鲨鱼”的游动方向。工作人员面前的显示屏实时呈现着“鲨鱼”头部拍摄到的画面以及水中的声呐信息。
展区工作人员操控仿生鲨鱼在水缸中游动。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该公司副总经理赵鹏介绍,这是一款以鲨鱼为设计原型的深海潜航器,名为“ROBO-SHARK”,是国内第一代工业级水下仿生机器人。机器人身上配备了照明、摄像系统和成像声呐,可以用于水文监测、水下搜寻、海底测绘、水下拍摄和追踪等。
赵鹏介绍,早期这种水下仿生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后来进入民用市场,功能根据需求削减调整,主要在海洋馆和科技馆用于表演、科普。民用领域的仿生机器人外观更丰富,现场展示的除了鲨鱼形态,还有金鱼等小型鱼类形态。
仿生鲨鱼具有水文监测、水下搜寻、海底测绘、水下拍摄和追踪等功能。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这些仿生机器人与传统水下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通过模仿鱼尾摆动向前推进,并不依靠传统的螺旋桨提供动力。“螺旋桨提供的瞬间爆发力大,但能耗转化率低。模仿鱼尾摆动能耗低,噪音小,续航时间长,不容易被水槽沙石缠住,并且隐秘性好,结合吸音材质外壳,几乎不干扰水体环境。”
赵鹏介绍,目前山东、浙江、兰州、广东等地多个海洋馆都引入了这些仿生机器人。
一条仿生金鱼在水缸中游泳,引来孩子们围观。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水下机器人替代蛙人,协助打捞落水者
在该展区展出的还有一款智能缆控无人潜航器,机器人通过摄像头的实时监测以及声呐扫描,可以确认水下目标物的具体位置。
该公司CEO熊明磊介绍,去年11月,这款机器人在陕西水库配合打捞船完成了3名落水人员的打捞工作。蛙人可以下潜50米,而机器人可到达300米深的水域,基本覆盖了近海和内湖湖泊。今年6月,水下机器人还参加了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的防汛抗洪应急演练。
据介绍,除了搜救落水人员,机器人还能检查水下坝体是否存在裂缝。熊明磊说,机器人中最核心的一个配件是水下激光测距仪,由公司刚刚研发完成,填补了国内空白。“水下隧道和坝体如果有裂缝,需要了解开裂宽度,我们是国内唯一一个做出国产水下激光测距仪并达到亚毫米级的企业。”他说,以往这个配件进口要30万,且须等待4至8周。配件国产化之后,成本只有原来的1%。
新京报记者黄哲程张璐协作记者王贵彬
编辑刘梦婕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