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强化源头监管 呵护碧水蓝天

原标题:强化源头监管呵护碧水蓝天

为了营造适宜企业“生长”的沃土,释放发展活力,海口市生态环境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项目环评审批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不断加强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从重“事前审批”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市生态环境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从审批制度、政务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贡献环保力量。

□本报记者林毓美

环评审批“最多跑一次”

“报批稿正式提交后,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审批流程。”不久前,海南金诚防火门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海口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窗口办结了他所在公司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行政许可事项,顺利拿到批文。该负责人评价道,项目环评审批每个环节都有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审批速度大大提高。

此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的审批事项涉及范围广,包括对环评文本的审查及有关前提材料的办理,委托中介机构编制环评文本,再加上办理有关前提材料等环节,企业很难实现“最多跑一次”。

今年以来,海口市生态环境部门在深化简政放权上持续发力,对原有的各行政许可事项程序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为市场主体减负担。

为打通“堵点”,方便建设项目企业办事,市生态环境部门在“多规合一”前提下,推行“极简审批”政策,对污染较重、生态影响较大、环境风险较大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批,其他准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改为备案管理,大大简化了企业环评审批流程。

“让审批办理像‘网购’一样方便,不仅加快了环评审批的速度,也给企业省去了很多麻烦。”海口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实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利用互联网精简流程,推进相关环境数据接入和共享,能实现审批环节最简化、服务便利化。尽量让企业少跑弯路,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为进一步优化提升海口营商环境工作作出生态环境部门的贡献。”

“送服务上门”为企业解难题

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开工、顺利推进,海口市生态环境局在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后续指导和源头监管,通过电话问询、网上咨询、培训座谈、现场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技术服务、答疑解惑,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现在政府都是主动上门和企业交流,解答我们在项目环评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海南省药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在参加完海口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后坦言,这样的“面对面”交流让人感觉“暖心”。

以“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进步”为主线,海口生态环境部门主动“送服务上门”,为企业答疑解惑。并从企业对制度管理、审批时效、环评机构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建议,查找当前环评审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规范环评审批工作,发挥环评管理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作用。同时,对面向企业的相关办理事项、办事程序作出指引,公开相关联系电话,方便企业直接交流。

对于如何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质量。为企业项目提供环评技术评估全方位跟踪服务,尤其为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布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相关阅读:
房山:提升“提级监督”质效 “社恐”青年遭遇职场酒局 尴尬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