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老缸调”的新韵律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老缸调”的新韵律

从矿产资源型向文旅融合旅游型转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老缸调”的新韵律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昱霖张子谕刘兵

“张家楼来五里长,格里拐弯笼盔墙……”坐在老缸调茶馆前,用手击打着大腿以作节拍,河北峰峰矿区张家楼村的郝付强,悠闲地唱起了“老缸调”。

郝付强今年42岁,他的悠闲是有来由的。“现在的日子杠杠的。”他笑呵呵地说,“再过几天,我的雅苑民宿就挂牌营业了。”

和郝付强一样,这里的居民正在享受着“矿产资源型城市”向“文旅融合旅游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红利,大步迈向小康生活。

“空心村”变“艺术公社”

张家楼村曾是磁州窑原材料基地,也是峰峰矿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走进张家楼村,这里的院墙多以笼盔(烧制陶瓷的一种工具)、灰砖砌成,是北方瓷都传统村落独特的建筑风貌。

张家楼村有300多户村民,前些年随着村民迁至新村,这里渐成“空心村”。

2015年以来,峰峰矿区对张家楼村疏浚河道,种植花草树木,建设自来水网、电网和污水管网,依托古民居,吸纳美术、音乐创作等艺术工作室入驻,对老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如今的张家楼村已是远近闻名的“艺术公社”。

从熙来攘往的游客身上,张家楼村的村民们看到了商机,纷纷在空置的院落里开起了茶馆、民宿和小超市。

老缸调茶馆不是郝付强开办的,是同村村民徐霞投资经营的。平时没事时,大家就来茶馆喝点茶水聊会天。

徐霞家有8亩土地,和其他村民一样,她把土地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给一家苗圃绿化公司。家人在公司里种树苗打工,每人每天50元。徐霞看好张家楼村“艺术公社”的前景,投资10万余元在郝付强家一处闲置的院落里开起了茶馆。“一到周末,村里就热闹起来,茶馆的生意不错。”徐霞说。

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前往张家楼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张家楼村真正实现了文脉传承、乡村美丽、产业兴旺、村民致富的多频共振。

峰峰矿区对张家楼文化村的打造力度,让村民们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希望。郝付强说,除了流转土地的收入外,村民们在“艺术公社”、绿化公司里打工还挣上了工资,现在的日子是脱贫致富奔了小康。

“老缸调现在唱起来,味道不一样啦。”郝付强说。

“资源饭”变“文旅餐”

张家楼村变成远近闻名的“艺术公社”,是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生动剪影。通过强有力的生态治理,这里的老百姓在“挣了好钱”的同时,尽享天蓝水碧的美好生活。

吴淑花是峰峰矿区人,茶余饭后到南响堂森林公园散步遛弯,已经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出门就吃土’的峰峰已是过去,绿色、宜居、自然、和谐才是现在我们峰峰的关键词。”

南响堂森林公园位于太行山余脉,坐落于峰峰矿区主城区,规划总面积6000亩。这里原来有筑城等3个采石场,粉尘漫天、矿渣乱堆。

近年来,当地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对南响堂山进行全面修复治理,真正让矿山披“绿装”、矿山变景山。南响堂森林公园现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登山的好去处。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上线 文化遗产赋彩服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