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视频 密云水库“水质医生”如何守护首都人民的“大水缸”?

原标题:视频|密云水库“水质医生”如何守护首都人民的“大水缸”?

新京报讯(记者应悦姚远实习生谢雁冰)带上各种采样设备,开上水质监测船,水质监测员的采样工作就开始了。每周,密云水库的水质监测员们都要乘着监测船,走遍水库中分布着的其中9个监测断面、23个采样点,监测水质情况。

京城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三杯水,两杯来自密云水库。今年是密云水库建成的60周年。60年来,密云水库累计供水393亿立方米。作为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保障极为重要。

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主任王景仕告诉记者,目前,密云水库共有16名监测人员,承担着水库的采样、质检等工作。他们是水库的“水质医生”。

39个采样点保障水质安全

王景仕介绍,密云水库库区的监测主要分为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自动监测站共有5个,分布在库区不同的位置,可监测水温等16个项目。

但受自动监测设备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自动监测并不能达到相应的精度。所以水库的水质监测,仍以人工监测为主。承担水质监测任务的,是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监测分中心的一群年轻人。

水质监测的第一步,就是采样。

“什么是采样呢。采样,就是把水库里的水用采样器打出来。”水质监测员卢小刚边说边拿出了工具——一个下方带有胶管的透明圆筒。在采样点把采样器下沉到指定位置,装满水库水,再拉上来,就完成了一次采样。

水库共有39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分为3个深度(表层、中层、底层)取水,每次采样,一般会有6-8名监测人员共同进行。在采样完成后,会先在船上完成现场监测。

“现在我们的现场监测项目有6个,包括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浊度和透明度。”无法在现场完成的项目,则要带回实验室进行。卢小刚打开样品袋,掏出瓶瓶罐罐,摆在甲板上,和同事们把采集到的水库水分装在贴着不同标签的采样瓶里,准备带回实验室。水质监测员刘冬跃告诉记者,每次监测前,采样人员会根据采样通知单要求,准备好用到的各种采样瓶。

目前,水质监测范围包括库区、白河上游和潮河上游,水质监测的项目共计44个。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新引入水质监测专用船,监测员终于有了船上卫生间

尽管5月至10月的监测频率是每周一次,但在汛期,水质监测员们都要增加监测的次数。8月中旬,北京市迎来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水库的监测员们就相应增加了采样的次数。

王景仕回忆,截至目前,2020年8月水库已经做了7次水质监测。每当大雨来临,河流入库水体总会比较浑浊一点。这是由于雨水冲刷地表带来的泥土所致。但对密云水库水质的影响较小。“只有密云水库各项指标都正常,我们才能放心、安心。”

另一段难熬的时光则是冬天。彼时水库库区内已经结了一层几十公分厚的冰,要想采样,还需要监测员们在冰面上用沉重的冰镩凿个方方正正的采样口,再把工具下沉到水里。

但最近,让监测员们高兴的是,他们有了专用的水质监测船。原来监测员们要去库区采样,需要根据船只情况确定用哪条船。现在有了专用的船,监测员们可以随来随走。

新配置的监测船是混动力船,比起原来的燃油船,更加环保无害。此外,船上还配有休息室,可供监测员在采样途中休息。同时,新船上有了卫生间,监测员们终于可以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据王景仕介绍,每周一次的监测,通常会从一大早持续到下午一两点钟,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度过。“有了新船,现在工作的时候也更便利了。”

新京报记者应悦

视频记者姚远实习生谢雁冰

编辑樊一婧校对吴兴发

外交部提醒我公民近期暂勿前往莫桑比克德尔加杜角省 雀巢将中国大陆地区水业务出售给青岛啤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