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琼海关旧址大楼及附属建筑修缮完工

原标题:琼海关旧址大楼及附属建筑修缮完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用心倾听能感受到它所弹奏出的岁月协奏曲。对海口人来说,琼海关旧址办公楼见证了时光流转和沧桑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流连忘返。

让人欣喜的是,琼海关大楼及附属建筑外立面修缮工程被列入海口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经过系统科学的修缮改造,这座海口历史文化地标建筑如今重焕新风采,有望成为海口湾畔文化旅游的新“打卡点”。

□本报记者曹马志

尽早复工保障进度

 8月24日,记者实地探访琼海关旧址大楼发现,长堤路边上的这栋院落,掩映在茂盛的青翠中,由于园中众多上了年头的大树遮挡视线,站在路边,很难看到建筑的“真容”,宛如繁华喧嚣闹市区的“世外桃源”。

“老建筑是历史的见证,珍藏着城市的底蕴,我们全力保护,精心修缮。”看着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建筑,海旅集团琼海关大楼及附属建筑外立面修缮工程项目经理董鑫开心不已。他告诉记者,琼海关旧址大楼为3层混合结构,局部6层。大楼平面采用不对称布置,南面设有阳台和门厅,北面及西面设有门廊,各房间通过穿堂连接,每层东边设有卫生间。大楼平面布置紧凑合理,通风采光好,夏季较凉爽。

董鑫透露,为加快建设进度,项目于2月17日复工,严格落实防疫举措,采取超常规举措,有序增加施工人员、机械、材料,重新倒排工期,优化施工组织,满负荷建设,夺回受疫情影响的工期,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跑出建设加速度,比原定时间提前2个多月完工。

珍视文物修旧如旧

项目地处得胜沙路与新华北路路口,北临长堤路,与钟楼遥相呼应,是海口骑楼街区滨水界面的地标性建筑。现存的海关旧址办公楼是我国老一辈建筑师、同济大学教授吴景祥于1936年设计,193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关大楼历经战火洗礼,海南解放后进行过数次整修,整体风貌基本保持不变,但相较建成之初仍有几处较大改动,建筑陈旧老化,墙壁立面现状破损。”董鑫说,此次立面修缮工程旨在整修现状破损,去除现有立面混杂的附加物,整饬影响建筑整体风貌的立面,依据历史照片与现有的文献资料尽量恢复大楼的历史原貌。

据董鑫介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全力做到最小程度干预,坚持一些传统的工艺做法,做到“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琼海关大楼外立面整体修缮效果较好,恢复了琼海关大楼的原有面貌,又坚持了传统,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海口湾畔品读历史

工程对琼海关旧址大楼及附属建筑外立面全面修缮,纳入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重点项目,占地面积5765.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15平方米,包含3栋建筑,除琼海关旧址大楼外,还包括4500多平方米的海关大楼副楼建筑面积,改造1100余平方米地下车库和1300多平方米的海关大楼附属建筑。

记者走访发现,琼海关旧址大楼紧邻海甸溪南岸,和海口湾畅通工程钟楼文化公园段仅隔着一条马路,历史底蕴深厚,由于建筑是海口为数不多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海口湾历史文化新地标,是品读海口历史的好去处。

“希望修缮工程完成后,可以多多挖掘相关史实材料,收集相关文物实体,同时把室外的环境整治好,打造海口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传播好海口特色的文化故事。”市民张涛实地参观后如是建议。

相关阅读:
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工作启动 正风反腐推动降低群众用药负担 挤出药价水分 净化行业风气 七夕有你 爱在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