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原标题: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新京报讯“在此次应对新冠疫情‘大考’中,中国近2亿中小学生和1000多万教师共同进行了一场全世界范围内规模空前的在线教育实践。”

近日,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专题研讨会”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熊建辉博士以主持人身份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

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发展中心发起,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研究员,中央电教馆原馆长王珠珠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孟鸿伟博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潘信林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董宏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晶、副教授于晓雅、副教授王远美,北京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付刚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机构代表参与。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专题研讨会现场

当天,掌门教育还启动了“在线教师能力建设计划”,据悉,该计划是国内首个K12在线教师示范培训项目。

制定在线教师标准需以对教育的深刻解读分析为基础

熊建辉透露,“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研究已被纳入正在推进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师专业标准深度开发与实施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课题“基于标准的卓越教师评价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实践”等研究项目中。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教授在会上发言。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教授指出,疫情期间我国实施了规模最大的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实践。在这个大背景下,老师们教学质量如何评价、考核制度如何去调整等问题摆在面前,研究制定教师标准、提升教师素养是十分及时且必要的。

同时,在线教育也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六大冲击,分别是对教学理念、人才观的冲击;对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产生冲击;对于传统学习过程带来的冲击;对学校的管理机制产生冲击;对评价机制的冲击;对教师的综合素养产生冲击。在线教师标准的确立也需要建立在对六大冲击的深刻解读分析的基础之上,形成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质量参考性报告文件。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研究员以连线的形式参会。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研究员也表示,对中小学在线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问题开展专门研究非常有意义。考虑到该研究任务时效性、针对性都很强,需要在形成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基础上调集国内的精干力量,集中攻关。

张力对课题研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精准对标党和国家既有的决策部署,要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政策导向研究透,既有问题导向,又有方针导向,课题研究才能准确到位。第二,要把研究目的和方式方法的关系整清楚,充分梳理和聚拢现有调研成果,据此把想要研究的问题细化成一个清单,瞄准问题清单,采取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方式,把基本面进一步摸清楚。第三,在新冠疫情袭来后,从2月到6月,中国可以说举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收到了初步成效,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我国好几十亿人次参与在线教学实践后,现在的主要收获是什么?课题组摸清基本面的时候,需要仔细研究。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王珠珠研究员在会上发言

打造具有在线教育特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王珠珠研究员认为,疫情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归因有三:一是教育思想的问题,部分老师不理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单向知识传递输出完毕后并不考虑学生的吸收程度;二是互动性极差;三是得不到学生的评价。因此,在线教师提升素养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对课堂互动和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复盘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反馈。

与会专家认为,面对信息化的教学新生态,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打造具有在线教育特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针对在线教师如何应用线上教学方式、如何提升信息化素养、如何保证孩子线上学习的效果等问题,与会专家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指导建议。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孟鸿伟

孟鸿伟博士认为,“素养”就是能够调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非常关键,所以,在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怎么调动学生的兴趣,怎样创设情景让学生去学习。当我们考虑在线教师素养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标准认证评价机制该怎么操作。从教学评价和务实的角度来看,在线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课堂设计、教学组织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对“素养”落实的一个重要评价。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晶

李晶教授指出,在线教师素养标准要具体而可行,在线教师素养标准应定位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素质框架的“补充”上,关键要看能不能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理解。建议不要分学科,也不要分教师发展阶段,要分学段。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第二就是解决在线管理的问题。在线学习种类很多,如根据需要可自觉学习。而当前开展的中小学生线上学习与上述不同,学生基本上是按照规定的课程学习。另一种是不自觉学习,那么就需要在线教学四步式:第一步是输出式教学,相当于往一个瓶子里灌水,没有漏斗,能进去的非常少;第二步是互动研讨式,把这个学习内容进行互动研讨,学生真的消化了;第三步要实现有作业;第四步是对实现的教学内容进行反馈评估和交流。如果没有后两个,就是挫折教育,学生努力学了也没有什么效果。第三个则是素养,面向全国范围的在线教师标准,就需要适配分层不同地区素养的老师。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

汪琼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混合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考虑混合学习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上个性化的差异,还要考虑学生所拥有的技术设备水平的限制。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北京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

吴颖惠院长表示,疫情期间,我们接触了很多校内校外的在线学习、在线教学方式,认为两个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第一方面是对在线学习效果做分析,出调研报告,分析在线教育的整个效果。需要增加一条教师在线教育标准,教师在线教育的标准应包括信息搜索和整理的能力、计算机适用能力、PPT制作能力、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的能力。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包括终端设备的使用,包括网上提供大量的虚拟试验设备的使用,这些是信息素养的基本。第二方面,在线教师标准不要分学科,因为信息化2.0,包括互联网+教育,还有人工智能+教育,是全面的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再是个别人的能力。

“在线教师大学”概念或可落实师资培养

十余教育大咖探讨“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

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唯一在线教育企业代表,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从在线教育机构实操维度出发,提出“在线教师大学”的概念,落实教研院和教学院强强联合的“双院联培”制。他认为,在新教学形态下,优秀在线教师的培养必定是修筑于传统教师培养的垣墙之上,扎根于在线教学的时代沃土之中。监管部门、学术机构、学校、教育机构等多方携手制定在线教师标准,通过标准化、系统化、个性化的联合培养,稳定在线教师教学水平,缩小教学服务方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助力在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研讨会上,北京理工大学董宏建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于晓雅副教授等专家还分别从政策分析、理论研究、一线实践等视角做了详细报告,他们就在线教师的整体特点、教育观念、能力要求、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透视在线教师群体,描画在线教师职业发展趋势,为后续在线教育研究报告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王远美副教授负责的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性项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用试验研究”也将为中小学在线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课题的研究进行强力赋能。于晓雅副教授则对中小学在线教师标准开发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教育价值取向要从双基向核心要素转变,二是智能时代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变化是标准开发的基础与前提,三是要注意吸纳国内国际上已有的标准和经验,四是注重伦理和隐私数据安全,五则是要通过技术实践与知识表征的关系,将学习科学与技术支撑的要素融合起来,立体化构建教师标准体系。

当天,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课题组成员李文玉还就研讨主题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线教师信息化素养不用求全,可以考虑通过分工的方式减轻在线教学教师的压力;第二,教师经常被视为教书育人的教育者,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教师们作为学习者的第二重身份,考虑到教师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结果,并给予教师自下而上参与标准的开发与制定的通道。第三,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平衡好校外教育机构和公立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需求的共性和个性。

校对李世辉

白俄罗斯驻渝总领事馆首位领事官员到任 “新”遇南农 “星”耀未来 @新秾人,你的录取通知书拍了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