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面对难懂的现代艺术,该从何处下手?

原标题:面对难懂的现代艺术,该从何处下手?

撰文|徐悦东

第122期要推荐的书,是艺术史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现代艺术史》。这本书的初版出版完成于1968年,是著名艺术史学家H. H.阿纳森的代表作。H. H.阿纳森曾长年担任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艺术管理部的副主席。本书也是“现代艺术”史学领域著书立传的开创性尝试。这本书在推出后成为50多年来欧美各国高校的标准教科书和现代艺术入门必读书。

随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现代艺术也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因此,此书的每一次修订都有着很重要的更新。此书的第六版是由艺术史家伊丽莎白·C.曼斯菲尔德教授主持,在叙述内容上延续到了21世纪初全球当代艺术创作状况。我们经常吐槽看不懂现代艺术。面对难懂的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史》是如何建议我们该从何下手的?

面对难懂的现代艺术,该从何处下手?

《现代艺术史》(插图第六版),[美] H. H.阿纳森/[美]伊丽莎白·C.曼斯菲尔德著,钱志坚译,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8月版

很多人在逛现代艺术展时,会看到奇形怪状的装置和莫名其妙的画作。有人也许会吐槽:“这也叫艺术?”“这是在表达什么?”“这是在哗众取宠吧?”“看来我也能当艺术家”。

这个现象说明,现代艺术和普通观众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隔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许多普通读者在阅读先锋文学的时候会感到迷惑:“这到底写了什么?”还有许多观众在观看艺术电影时呼呼大睡,醒来后却不知道为何评委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个电影好。

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所接受的审美教育仍非常传统——老师一般只教我们如何审“美”。我们为《蒙娜丽莎》的微笑而惊叹。我们为古希腊雕塑所体现出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而感慨。另一方面,现代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受各种现代思潮的浸染,已经形成了独为一体的系统性话语体系。若普通观众对艺术史和对当代文艺思潮的发展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去解读一个现代艺术作品。

不过,《现代艺术史》的作者阿纳森认为,欣赏现代艺术其实并不难“下手”——学习艺术的途径就是要靠自己去看。阿纳森无比相信个人面对面体验艺术的重要性。这也使得他在《现代艺术史》里,除了展示作品外,他只对许多现代艺术作品进行“描述”,而不是“评价”或“阐释”——“评价”和“阐释”往往是现代艺术与大众渐行渐远的起点。阿纳森很警惕这一点:人们对图像和对字词的反应往往是不一样的。他想通过对作品的“描述”,让读者通过切身体验,以得到自己对该作品的感知。这也是现代艺术开放性和民主性的体现。以前有关艺术典范的陈旧观念早已经被更具有包容性的见解所替代。

这也意味着,一件现代艺术作品对不同的观众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这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欣赏艺术,而是现在被认为与理解艺术相关的信息的范围已经大大扩张。因为观众的性别、社会阶层、信仰、国别、种族等背景有所不同,他们切入一件作品的角度会非常不一样。社会环境因素在现代艺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阿纳森在《现代艺术史》里,就很看重“我们能够了解产生现代艺术的环境的一切”作为看待现代艺术的视角。社会环境因素不仅影响着观众接受作品的角度,也影响着创作者创作作品的角度。现代艺术是对社会的文化表达。艺术作品本身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现代科技的进步也深深形塑了现代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阿纳森在《现代艺术史》里将这些因素为读者条分缕析地描述清楚。

《现代艺术史》是一本很好的现代艺术入门工具书。贡布里希的名作《艺术的故事》从古代讲到近代,唯一的缺憾在于没有怎么提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当代艺术。而《现代艺术史》则弥补了这个缺憾。促使阿纳森写下《现代艺术史》的原因是,阿纳森认为理解艺术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这是一种可以远溯到19世纪的人文主义教育理想——即认为领略“最高级的”的文化经验可以让人们变成更好的公民和更幸福的个体。如今,这个说法虽被很多人所质疑,但今天的艺术并没有失去文化魅力,反而在焕发着活力。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体验现代艺术,也是我们参与到对这个时代和人类命运思考的绝佳途径。

作者|徐悦东

编辑|罗东王青

校对|李项玲

相关阅读:
李安谈改编:可以忠于小说拍烂片,也可以毁掉小说拍好片 “飞机+高铁”能一站式联订了 覆盖长三角大部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