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漂族”难过七夕,背后是一个需要被看见的“沉默群体”

原标题:“老漂族”难过七夕,背后是一个需要被看见的“沉默群体”

▲LAZBOY七夕感人短片《第二春》,还原了许多老漂族的生活现状,感动了很多人。

文|闵萧

你的父母已经异地多久了?

昨日,短片《第二春》在网上引起热议。片中讲到的两位老人因其中一方要给儿子带娃而被迫“异地恋”的现象,因为颇具普遍性,引发很多人的共情共鸣。

一个“老漂”一个“空巢”,中国式父母为了孩子有多拼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中国“老漂族”有1800多万,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2.47亿的7.2%,其中专程为了给儿女带娃的比例高达43%。这个特殊群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分隔两地的情况。

一方要去外地给孩子带娃,另一方则留守老家,“老漂族”现象此前就曾受到过媒体关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二孩政策的放开,老年“异地恋”群体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但在很多时候,这个庞大群体的真实情感需求却处于“隐形状态”。

一方面,老人给子女带娃,是许多中国家庭约定俗成的传统。在很多子女看来,父母帮着带娃,只不过是尽责,而非奉献,所以对他们的“牺牲”心安理得地接受,却很少设身处地地感受。

另一方面,在不少大城市,子女房子不够住,也是老人不得不异地的重要原因。有些子女或许也有意接父母同住,可现实似乎不允许。

而当今家庭形态的变化,更为老年“异地恋”现象提供了“土壤”:随着家庭结构从联合家庭到主干家庭,现在又在向核心家庭为主转变,老人跟子女家庭的“半剥离”现象越来越常见。

说“剥离”,可老人经常还得为子女承担附加责任;说“没剥离”,可老人因话语权弱化,常常难以深入融嵌到子女小家庭的决策中,他们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未必在家庭决策的核心考量范围内。

这也导致,在老来分居问题上,很多老人没有抗拒余地:因带娃而异地和因“不尽责”而被埋汰之间,他们只能二选一。

为子女过度“尽责”,却未必能得到与之匹配的关心……这也成了很多“老漂族”的现实生活图鉴。他们有时候俨然沦为了“不配”有情感需求的带娃机器,生活关键词被压缩得只剩一个“带孙子(女)”;他们作为子女的“父母”、孙辈的“爷奶”的责任被不断加码,作为配偶“另一半”的属性则被习惯性遗忘。

像这次的短片中,有个细节就非常耐人寻味:面对留守在家的父亲给母亲寄出的七夕礼物,儿子和儿媳都大感意外。其潜台词有两个:一是,年过六十的父母亲,居然也过“七夕”;二是,原来老年人也会有“异地恋”的痛感。

这种“意料之外”,归根结底是因为,多数子女都默认老年人已经没有多少情感需求,也漠视了“异地恋”对他们的潜在伤害。

但“异地”对老年人的影响,绝非耸人听闻,情感专家和医学专业人士都有相关提醒。如因为语言、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隔阂,被迫做“老漂族”的老人容易失眠、抑郁、焦虑,而如果是“老伴儿”不在身边,更容易放大这种“水土不服”;又如,两地分居容易给老人的心理健康带来隐患,像被留在老家的老人易产生孤独寂寞的“空巢”心理,生活质量也会被拉低。

“老漂族”难过七夕,背后是一个需要被看见的“沉默群体”

▲七夕短片《第二春》截图。

让“老漂族”不再孤单,子女要多些关爱

每个人都年轻过,每个人也都会老去。我们希望与爱人“白头偕老”,却常常忽视了父母的头发早已渐白;我们为了生活一路狂奔,却留下他们孤零零地面对生命的后半程。那同样是一段敏感、脆弱、不安的旅程,他们不仅需要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更需要来自另一半亲情之爱的护佑。

就如这次短片中两位“异地恋”老人“惺惺相惜”的场景,就不知让多少子女为之动容——依赖父母这么久,竟然忘了他们才是对方最亲密的人。

这么说并不是要指责年轻人,毕竟在大城市里生活,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不易。有的是父母一方还在工作,有的是住房、经济条件不允许把父母都接来;有的是老家还有更年迈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

但这样一个短片提醒我们这些子女,哪怕客观条件再苛刻,都要关注到父母的情感状况和生活状态,都要想办法纾解他们的痛点。

毕竟,爱对于他们,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人之为人的刚需。老人的生活应有爱的滋养,而不该是如在涸辙。

对子女而言,在这方面可做的功课有很多,如多回家看看也让“留守老人”常过来看看,如创造条件让二老多些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能接来同住就别制造两地分离。在平常,也要对“异地恋”父母多些心理与精神上的关照,多些沟通,少些命令,多些呵护,少些苛责。要记得,他们不是保姆不是帮佣,只是因为太爱我们,才甘愿牺牲,故千万别把他们的分居不当回事。

从公共维度讲,公共服务方面也应该对“老漂族”有更多的人性化照拂。如在评估现代家庭的生育成本和顾虑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老人带娃这部分“沉默成本”(非沉没成本),据此让生育配套机制的完善更具针对性,让保障措施的供给来得更有指向性。

如广州就已提出,非广州户籍老年人也可享受低保,并全额资助非广州户籍困难老人参加居民医保。诸如此类公共服务打破地域限制的举措,都有利于让“流动”的老年人更安心并享有更有质量的老人生活。

说到底,被迫“异地恋”的老漂族的境遇,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子女,在七夕节点,更有必要多关切他们的关切,体贴他们的难处,舔舐他们的痛点,用关怀去润养他们的“第二春”,用贴心去回应他们的糟心。

别忘了,他们已为作为子女的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们也该用爱与呵护回应他们的付出,而不能再把父母分居看成理所当然,把“父母爱情”视作无关痛痒。

□闵萧(媒体人)

编辑:思凝

相关阅读:
央行孙国峰:预计后续企业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 TikTok诉状披露:指控特朗普政府四项违宪三项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