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音乐翻译家、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张洪模教授逝世
8月24日,中央音乐学院官网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音乐学家、音乐翻译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一位对中国音乐理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并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知名学者,张洪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21日下午15时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张洪模教授
据中央音乐学院介绍,张洪模是河北沙河人,1926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兄张洪岛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创建人。1949年,他毕业于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从18岁开始翻译工作算起,张洪模先生从事翻译工作70余年。
张洪模是位多语种的翻译家,精通俄语、英语,日语、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都有很好的基础。他18岁翻译了日文《音乐的欣赏》一书,以后数十年里,除了主要从事俄语和英语翻译外,还有许多意大利文献翻译的成果。张洪模的翻译文献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包括了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表演艺术、作曲家研究等各个方面。
20世纪50年代,为配合苏联作曲专家讲课,张洪模最先翻译了斯波索宾的《曲式学》。这本书是我国首部体系严谨、剖析缜密的西方音乐曲式学专著,如今耳熟能详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声中部、织体”等众多专业术语,都是由这部译著提供的。
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理论体系建构初期,张洪模的翻译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时期也是他最为活跃的翻译时期,除了《曲式学》,在作曲技术理论方面他还翻译了《交响配器法》《复调音乐》《音乐的写法》等,今天的部分复调专用术语也出自张洪模的笔下。
经历“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之初,张洪模影响最深远的工作体现在综合性《外国音乐参考资料》刊物的主编和翻译上。这本刊物引介了国外作曲、美学、表演艺术等方面的信息,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离休后,张洪模作为文化部翻译高级职称评委,中国音协美国音乐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学者,仍笔耕不辍,这时期的翻译著作有《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此译著填补了与苏联隔绝后苏联音乐学术研究的空白)、《歌剧经典》以及原文歌剧脚本《鲍里斯·戈都诺夫》《叶甫根尼·奥涅金》《为沙皇献身》《梦游女》《爱斯米尔达》的翻译等。
据《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1期文章《翻译家张洪模——一位毕生为祖国音乐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学者》记载,张洪模曾说过:“翻译不是像‘鹦鹉学舌’那样简单。不仅需要有中外文的根底,文化修养也很重要。写文章可以‘扬长避短’,写自己充分掌握的东西,翻译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字不懂就译不成一篇文章。从小可以见大,把叔本华译成绍片豪维尔,说明缺乏德国哲学方面的常识,把《新音乐的哲学》译成《新音乐哲学》证明对这部著作一无所知。”
责任编辑: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