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返N39》导演阮任艺:探索是刻入人类基因的精神
影片介绍:
这是一条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上看不见的横贯线,也是一条欧亚大陆中人类古文明迁徙商贸史上的重要古道,更是一条在宗同昌、何旭东两代中国探险人各自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探险路线。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宗同昌、何旭东两位探险家在古稀和知天命之年重返N39,追寻记忆、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发现未知的经过。
日前,2020年第16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作品征集推荐结果揭晓,《重返N39》成功入选,成为10部最终参加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总决赛的影片之一。
导演阮任艺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云南拍摄少数民族风情纪录片。昨日,接受记者专访时,他笑着回忆道,“刷朋友圈时,突然看到推荐结果,发现有自己导的影片,特别高兴,那天中午开心得多吃了两碗饭……”
为什么会拍这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部纪录片想给观众传递什么?今天,记者带您探寻一下《重返N39》背后的故事。
探险者路途上本真的情感流露,最让人感动
记者(以下简称“记”):想问下您最开始为什么想到以这个主题拍摄一部纪录片,有什么故事吗?
阮任艺(以下简称“阮”):我自己也是一名极限运动的爱好者。因为生长在南方,尤其喜欢水上运动,如皮划艇、潜水等,所以对与户外极限运动相关的纪录片,我一直情有独钟。
我和这部纪录片中其中一名主人公何旭东老师是好朋友,近两三年,我们合作了多部纪录片,都是关于户外极限运动的。
何老师是一名拉力赛车手,2007年驾驶机动车首穿N39线;宗老是2004年中日联合塔克拉玛干探险队队员,是第一个徒步穿越N39线的中国人;他们俩是老朋友。
当时宗老和何老师提出要重走一次N39,并邀请我同行用镜头记录下来,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也希望去亲眼看一看传说中的塔克拉玛干。
记:N39被称作“死亡直线”。出发前,您作为导演做了哪些准备?拍摄过程中,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的生命安全?
阮:我是在筹拍前一个月得到通知的。出发前,我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只有最基本的认知,对其路线细节和难度等毫无所知。所以这段时间里,我恶补了沙漠知识,详细了解了路线、地域文化等。尤其在选择器材,做了很久加减法。沙漠的拍摄条件比较恶劣,对镜头的损害非常大,但同时设备又要符合沙漠中的机动性,所以要选择轻便、可靠、耐用和兼顾影像素质的器材。
虽然N39线确实很危险,但从没担心过会有生命危险。因为我们有非常专业的后勤保障团队,团队成员都是最顶尖的沙漠拉力赛车手,同时也配备了卫星电话等救援设备。我相信这一路上会遇到困难和麻烦,但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这源于我们的相互信任。
记:能否回忆下在纪录片拍摄制作期间,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阮:穿行塔克拉玛干的20多天里,我们每天都遇到各种麻烦,缺水、缺油、车轴断裂、翻车……困难多了,人好像就麻木了,所以对这些没有太大感觉,反倒是一路上抓拍到的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让我难以忘怀。
这两位主人公的经历非常特殊,都是重返N39线。有一次,宗老在河边祭神时突然潸然泪下,原来,当年他正在此探险时,母亲去世,他因此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何老师在穿越途中,过了自己50岁生日,生日那天,他开心地给母亲打了电话。这些小细节都让我很感动,这种极端的自然环境下,人都会呈现出最本真的情感状态。
睡觉都抱着摄像机,随时准备拍摄
记:请问这部影片从筹拍到最后剪辑结束,一共花了多久?
阮:前期准备大约1个月,大约25天在路上,影片剪辑花的时间最长,至今还在完善中。当时拍完后,我和同伴们一起,最先剪辑了一个5集的连续剧版本,后来为了参加本届体育电影周,又剪了一个50分钟的版本,反反复复修改很多次,直到征集快到截止日期时,我才初步剪完这个版本。现在空闲的晚上,我还会继续做完善。
记:您拍摄这部纪录片,内心最想表达什么,最想给观众传递什么?
阮:出发前,其实我也不知道这部纪录片到底要拍什么,要传达什么。影片最终通过两位主人公的回忆和经历,再现这个穿越难度大、文化底蕴深的N39线,让观众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挑战与探索,这些都是在一路上慢慢总结感悟出来的。
最开始,我也有很多困惑,人类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折磨车辆?一代代探险家为何要前仆后继地挑战极限,与自然抗争?后来,我渐渐明白,探索其实是刻在人类基因中的精神,人类企图战胜自然,其实是为了战胜自己。
记:对这部影片,你个人最满意的片段是哪个地方?为什么?
阮:在沙漠中充满了未知,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穿越塔克拉玛干时,我睡觉都抱着摄像机,就是为了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能随时随地进入拍摄状态。但仔细回想,会觉得这部纪录片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相比而言,对最后一个航拍镜头可能比较满意。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几辆车显得那么渺小,但最终人们还是一点点地艰难完成了看似不可能走出来的N39。这也是我在这次穿越中最大的感悟。
编辑杨利
来源: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