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务大脑”让防汛更高效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施芳
8月12日,北京迎来入汛后的最强降雨。海淀区水务局指挥大厅紧张有序,工作人员密切注视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
当天14时11分,路面积水传感器报警数据显示,田村北路铁路桥下积水深度达到30厘米,交通出现堵塞。与此同时,水务局迅速通知水务抢险一队。14时19分,抢险人员抵达现场,启动设备进行排水……很快,积水处理完毕,道路恢复畅通。
接到预警、派遣抢险队、开始排水,用时仅8分钟!而在几年前,田村路地区突降暴雨,由于预测、响应需要人工现场巡视来发现,并需人工口述积水位置,响应速度较慢,最终导致19辆车被困水中。
速度提升,得益于日前上线的“水务大脑”水旱灾害防御系统。系统结合海淀区44个雨量站、24个河道水文站、44个积水监测点、万余个分布在河道及城区的视频监控点,对水库、河道、蓄滞洪区、易积水道路、下凹立交桥等易发雨情点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并配合气象预报、重点区域洪涝预测、实时防汛调度、跨部门会商指挥等系列信息化措施,助力构建防汛工作智慧管理体系,“让数字化感知跑在暴雨之前,智慧化决策跑在内涝之前。”海淀区水务局副局长宋强说。
据了解,降雨前,该系统可将各类数据结合算法模型,模拟未来3小时降雨情况,精准预判内涝风险区域,依据防汛预案进行水库、河道的提前布控,防汛队伍、物资的提前部署;降雨中,水务局指挥大厅可将现场情况资料及位置信息发送至距离最近的抢险队伍,规划最优的抢险路线;降雨后,通过数据模型的模拟,指导新建雨水管线、翻建支管、增加雨水口、排水口清淤、防洪修复等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