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升级自律公约 单次求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原标题: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升级自律公约单次求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央广网北京8月18日消息(记者任梦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8月18日上午,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等共同签署《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和《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2.0版,并向所有该行业平台发出自律倡议。

两年前,爱心筹、轻松筹、水滴筹3家平台曾联合签署自律公约,被称为“1.0”版本。18日签署的自律公约升级版一共42条,一些规定延续了1.0版本的自律要求,比如,平台应倡导求助个人与公募慈善组织对接、加强求助信息前置审核、搭建求助信息公示系统、抵制造谣炒作恶意行为、建立失信筹款人黑名单等。此外,升级版自律公约针对个人求助发起人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不到位的问题,增加了平台的督促义务,并在筹款完成之后的使用环节中,增加了对救助款打款对象的限制来着力保证资金安全。对于额度高、信息公示有缺失的,尽可能打款给医疗机构,或者采用分批拨款的方式,尽可能保障用于医疗用途,让赠与人和公众放心。

轻松筹发言人王枫华表示,新公约在1.0版本上进一步严格了流程,让捐赠过程更加透明、规范。王枫华说:“实际存款金额超过30万元,或者实际筹得金额超过含5万元,且信息公开公示不完整的项目,我们平台也会积极地与医疗机构对接,将所筹偿还的款项直接拨付于求助人所在医院的就诊账户,会有发起人、求助人提供预期医疗计划、医疗花费清单等材料,经平台审核并公示后分批打款,这是2.0版一个比较显着的特色。很多的信息都是要在之前让求助人透明公开地展示出来,比如家庭经济状况、房产车产的情况、预期款项的用途、医疗的药品费用是多少、康复费用预计是百分之多少,这些包括享受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救助是否享受、是否在其他平台发起过筹款,这些都是1.0版本的时候暂时薄弱的地方,2.0版本全部加进来了。”

为了降低资金风险,避免因单次求助金额过高在出现问题时造成较大损失,自律公约升级版将一般的单次求助金额限定在50万元,超过50万元的,增加了平台的事前审核把关,要求发起人提交具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书面证明,由平台审核并公示后才能发起筹款链接;再次求助且累计筹款已经超过50万元的,发起人应当提交医疗花费清单。

而在筹款的监督方面,王枫华表示,还是以举报为主,但公众对于善款的流向可以放心,平台不会动一分钱,平台的盈利也不靠捐款。王枫华说:“在1.0版本之前,我们就有举报机制了,平台设置了向公众开放的多种投诉举报方式,包括在个人信息页面提供在线举报的功能,开通举报电话、邮箱、电子邮件等。平台与平台之间要增强合作与信息共享,虽然完全打通不太现实,但是各家平台之间可以共享失信的黑名单,避免发生失信收款人在其他平台再次筹款的情况。”

那么,自律公约2.0版的公布能解决此前暴露的问题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多个大病求助互联网平台发布公约是好事,但光靠自觉、自律还是不够的。“首先这确实是一个新生事物,互联网募捐对中国来说发展得很快,我觉得政府在管理上确实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从国际经验来看,从很多地方来看,我觉得政府应该做一些倡导性的标准。其次,应该鼓励成立一些行业联盟性的组织机构,让它们不仅是自律,还要有对社会舆论的机制性监督,这样可以比较系统一些。”王振耀说。

当新生的互联网公司遇到慈善事业,到底怎么管,谁来管?王振耀建议,民政部门的经验更多,可以参考传统慈善组织的监管模式。他说:“个人觉得民政部门管好一些,通过慈善的方法管,就是你捐来的款有备案、有说明,还有向大家公开的信息,这样就比较简单。靠其他部门,可能离开了慈善这种监管措施,做起来比较生硬,慈善可以做,但是你得要公示、备案,民政部门得向社会有所交代,这样就把一般慈善的管理方法与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很好地结合。”

暴雨持续 云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 “香江第一舰”南海实战化训练 外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