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放权赋能 激发基层治理智慧

原标题:放权赋能激发基层治理智慧

今年四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提出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4个多月过去,基层治理正发生着可喜变化。

各地聚焦顽疾精准施治,加快制定赋权清单,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比如,在云南曲靖市,沾益区盘江镇综合执法队过去没有执法权,从区综合执法局将执法权下放到乡镇后,开展工作底气更足,群众更配合。制定权责清单,干部轻装上阵;在浙江柯桥区,区综合执法局执法干部绝大多数已下沉到街道乡镇基层执法一线,由乡镇统一管理考核。执法力量下沉,基层治理更高效;在山东,《山东省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条例》着力解决影响基层干部减负获得感的权责失衡、督导考核泛滥、资源紧缺等问题。完善考核方法,优化治理体系,干部担当作为更有劲。

可以看到,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这些生动探索和有效实践,坚持党的领导,以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为工作导向,着力从权责一致、资源供给、督导考核等方面深化治理改革,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治理效能,显著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不仅解决基层一些部门单位配合不力和出现情况相互推诿等问题,而且促进了部门、单位之间由单打独斗走向协同联动。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和市场主体的烦心事少了,基层组织的社会威信提高了,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状况直接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最终都离不开基层“最后一公里”的落实,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多年来,条块分割、责大权小、碎片运作等体制机制问题,始终是困扰基层治理的瓶颈。基层的乡镇街道承接着大量上级职能部门的行政和管理事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处于关键地位,但相配套的社会资源、管理权限、民生服务有时却未能同步。人们常常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其复杂与不易。这就考验着治理的智慧与能力,“放权赋能”是破解基层治理问题的关键之道。

以治理思维的大转变和治理资源的大统筹,才能实现治理效果的大提升。一方面,要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人力物力财力下放到基层,全力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为基层治理增进力量、疏通筋脉,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充分、高效的干事条件。另一方面,不滥用痕迹管理,不单纯以数字和数量作为评判标尺,为基层干部抓落实留足空间。还要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

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赋能更要务求实效。权力依法下放有利于基层实现权责一致,但基层要想真正“接得住”,还要强化基层力量,加强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矛盾化解、应急管理水平,使基层的能力与权力相匹配。赋能与强基同步,避免“瘦子挑大梁”,才能把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不断落到实处。

上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龚道安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 优速物流8月密集成立9家地方物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