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公共卫生服务加速补短板
来源:新华日报
省人大常委会7日召开关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会,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介绍最新进展。
前瞻性建议推进传染病医院建设
今年年初和省两会期间,邵蔚、周其佳、冯景文等15位省人大代表就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提出的3件建议,被确定为省人大常委会今年重点处理代表建议。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邵蔚等10位代表提出的“推进南京市暴发烈性疾病科楼和医学隔离中心项目建设及项目建成前病房改造给予财政支持”建议,是在疫情暴发前提出的。这一项目包含于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一期工程。
省财政厅副厅长沈益锋表示,南京市公卫中心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收治能力不足、布局有缺陷等短板,为更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今后可能发生的其他暴发烈性传染病,将对中心进行扩建,目前项目已列入2020年省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计划,并实行省政府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由于该中心也是省传染病医院,承担全省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能,省财政将对扩建工程相关项目给予适当补助。
南京市也对代表建议进行重点办理。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达9.4万平方米,新增床位800张,总投资规模14.63亿元,目前项目立项已完成,正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均要求加快办理手续,确保9月底前项目开工。“扩建项目是全省重大项目,也是全市重点工程,南京市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每月召开1—2次专题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秀亮表示,项目预计2022年9月竣工交付。
省卫健委副主任周明浩表示,将加强各市传染病医院建设,各县(市、涉农区)在县级医院内建设传染病区;加强各设区市三级综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传染病重症监护室、负压手术室规范建设,配齐重症抢救设备;加强急救转运和采供血服务机构建设。
全省日均检测量将达10万人份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凸显“早发现”的必要性。但从省人大常委会督办调研看,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还相对滞后,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实验室检测能力、公共卫生人员、学科建设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还有欠缺。
出席督办会的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省卫健委将确保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二级医院、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县(市、涉农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能独立开展核酸检测。我省还将统筹规划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改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基础条件,实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提升工程。据周明浩介绍,我省正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预计8月底,全省医疗机构最大日均检测量可达10万人份。
我省还将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推动市级传染病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以及儿童、妇幼、老年等专科医院建设规范化、独立设置的发热门诊。周明浩表示,将加强健康危害因素综合监测,利用大数据、5G等新技术,提升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将从领军人才和基层人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培育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卫生专业领军人才,支持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建强病原学鉴定、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形势研判、实验室检测和卫生健康信息化、卫生监督等专业队伍,建强传染病防控、核和辐射、紧急医学救援、中医等4支国家应急队;在传染、呼吸、重症、感染以及流行病学等专科领域打造一批领军人才。另一方面,选优配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储备一批一专多能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大量资金下拨市县强化物资储备
疫情暴发初期,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短缺问题突出。周其佳、冯景文等省人大代表就此提出针对性建议,我省也正全面加强应对重大疫情的物资支撑。
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实施办法,拟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布局、补齐短板等措施,打造医疗救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沈益锋透露,近期中央财政下达我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补助直达资金13.3亿元,将全部下达市县,用于支持市县重点救治药品、医疗防护物资、医疗救治设备等专用应急政府储备以及生产动员能力建设。“省财政前期已将中央增加赤字和发行特别国债资金中分配我省的536.78亿元全部下达市县,各地也可统筹这部分资金用于完善市、县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董淑广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按照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的要求,建设规划“1+13+41+N”物资储备应急保障设施,即1个省级物资储备应急保障中心、13个市级物资储备应急保障分中心、41个县级物资储备应急保障库、N个乡级和社区级物资储备应急保障点,并建立全省应急物资储备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全省各级各系统应急物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我省将尽快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董淑广介绍,该体系以公共卫生事件医疗防治所需物资为导向,以物资储备为基础,以产能动员为关键。我省将在实物储备基础上逐步推广协议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等储备方式,推动医疗物资企业逐步集聚和优势互补,把产能储备落到实处,并倡导居民家庭储备适量防疫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