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19条“硬核”举措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来源:山西新闻网
消费,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与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加快振兴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要,近日,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19条“硬核”举措,促进我省消费扩容提质。
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竞争力扩大老字号品牌知名度
《实施方案》首先提出的是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竞争力,推进“一站式”服务试点,推动养老、家政、托育、文化和旅游、体育、健康等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与试点示范,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特色艺术街区,形成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针对自主品牌,要扩大老字号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网络营销渠道,鼓励在步行街、旅游景区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老字号集中展示区,推动老字号进商场、超市、便利店。同时,推进实施“晋字号”品牌强农行动,开展山西农业品牌目录征集。并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
针对进口商品,要用好太原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政策,支持武宿综合保税区进境水果和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建设,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落实好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政策,将高档手表、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的消费税由进口环节后移至零售环节征收。此外,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在免税店设立一定面积的国产商品销售区,引导相关企业开发专供免税渠道的优质特色国产商品。
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改善入境旅游与购物环境
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文旅消费,《实施方案》提出,要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展山西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创建,塑造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山西三宝”品牌,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大力发展乡村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和康养地产等业态。
同时,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自驾车露营驿站营地,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发展支线航空、通用航空服务,支持和引导特色航空飞行营地建设。推动文化创意、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此外,改善入境旅游与购物环境,畅通消费投诉渠道,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在海外游客相对集中的旅游景区景点设立货币兑换业务。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模式,举办云游山西在线宣传,拓展客源市场。
加快推进成熟商圈上档升级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
如何提升城乡融合消费?《实施方案》提出,结合区域发展布局打造消费中心,加快推进成熟商圈上档升级,形成若干区域消费中心。重点培育5至8家基础好、带动性强的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3000家以上,实现中心城区社区全覆盖。
同时,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实施“邮政在乡”,升级“快递下乡”,举办系列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五进”产销对接活动。加强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培育壮大新兴消费
疫情期间,智能消费、网络消费、健康消费等逆势上扬,无人接触配送、“宅经济”、社群团购等消费新模式异军突起,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为此,《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促进培育壮大新兴消费。
首先,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大力推动5G+医疗健康、5G+车联网、5G+VR/AR等创新发展,搭建广电有线+ 5G无线网络,大力推动5G+4K/VR超高清视频业务,实现居民家庭有线无线交互,大屏小屏互动。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
同时,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加强在线教育课程资源建设,逐步开展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在持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力,完善技术技能人员激励政策,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促进符合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就业、学历人员、在校大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各类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坚决查处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分红派息权益的行为。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
为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并积极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和相关人员信用记录。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和消费预警提示服务。
同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严格落实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鼓励线下实体店自主承诺无理由退货。探索建立当地特色旅游商品无理由退货制度。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维权服务点电子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公开投诉产品和服务信息。(郭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