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大循环不是“闭门造车”
专家们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环境和新挑战,围绕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我国将更加重视国内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场开放基础上继续开放国内产品市场。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大循环不是闭门造车,我国稳步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融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国内市场优势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整体形势,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环境和新挑战,围绕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形势下,我国主要以开放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外资外贸方式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大进大出’、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必须构建新发展模式,高度重视国内市场,把国内市场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的根基。
“新发展格局主要考虑的是增强开放主动性、加大改革力度,以我为主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国内经济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苏庆义接受采访时指出,“双循环”是在不改变对国际循环重视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国内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有前提的,要大力改革,破除国内经济循环中的难点、痛点和梗阻点,充分挖掘本土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要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有人认为,该提法强调‘自给自足’为主,这是片面的理解。其实,国内大循环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魏浩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力提振内需,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稳定性。
开放领域范围扩大
专家指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政策下,我国对外开放领域范围将日益扩大,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进入高水平开放新阶段,开放与改革融合、开放倒逼改革的时代特征十分突出。我国正在顺势而为,加快建立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我国依靠改革开放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赢得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张菲认为,在外部摩擦、风险及不确定性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对外开放的路径和方式可能会根据新情况有所调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魏浩表示,我国将更加重视国内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场开放的基础上继续开放国内产品市场。
魏浩表示,随之产生的变化会有很多,我国利用外资部分标准将会发生变化,考察外资部分标准重点将从出口创造能力转变为服务国内产业价值链能力;我国外贸政策重点将从过度强调出口转变为出口和进口并重,将积极扩大进口服务国内产业发展和国内市场发展;以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型外资外贸额有望增加,将会给我国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鼓励市场主体创新
有人认为,新发展格局是在外部压力显著增大的情况下提出的。专家表示,这种提法显然站不住脚。“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顺势而为的主动选择。”魏浩分析认为,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实现联通和融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确保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
魏浩表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对外开放,也是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将会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对外开放将新增产品市场开放,对外开放将倒逼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将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这必将为中国经济、世界经济都创造新发展机遇。
苏庆义认为,外部环境变化具有几方面显著特征。一是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中美大国博弈加剧。二是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瓶颈。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上述因素使得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更大挑战,需要更加重视国内大循环。”
“面对新形势,进一步对内开放已经成为深化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
从开放受益主体看,对内开放主要是对民营经济开放。刘志彪认为,要运用法律手段,破除针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壁垒和政策歧视,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条件,破除各种行政垄断,实行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重点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和兼并收购发展,迅速做精做强,使其具备驰骋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