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原标题:“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来源: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不经意间,浙江的山坡上,近年来“长”出一批被刻意打造的建筑一一“坡地村镇”。

不占用一分耕地,依山就势、点状布局、垂直开发是这些“坡地村镇”的共同特点。从2015年起,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探索项目不占用耕地、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路子。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继续实施生态“坡地村镇”试点项目129个,其中27个项目已建成。

这些新建成的“坡地村镇”是啥模样?项目如何做到生态建设?又给周边的乡村带来什么?7月23日至24日,记者跟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媒体采访团走进“坡地村镇”。

不搞大开挖,“量身定制”每一幢建筑

走进位于安吉县老庄村的安吉景澜•老庄山居生态度假区,只见度假区三面环山,茶园、毛竹满目翠绿,风景优美。

“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景澜•老庄山居项目没有占用一分耕地,建设用地面积4.5亩。”省自然资源厅三级调研员鲁建平表示,为减少各类建设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低丘缓坡资源较丰富的浙江,实施“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用地政策,建设一批山水林田房融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和绿色产业项目。

建设生态“坡地村镇”,生态成为关键词。“浙江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发布24条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要求项目依山就势、点状布局、错落有致、垂直开发,不搞大开挖施工,建设方式采用‘两低一控’,即低强度、低密度、控高度。”鲁建平表示。

“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开发建设中,景澜·老庄山居项目对每一栋建筑的房型、朝向、标高,根据原有地形、植被进行“量身定制”。同时,为防止水土流失,建筑和道路的裸露部分均采用了石墙护坡及回填土复绿,所有建筑均在原植被上架空成型施工。

一栋栋依山就势的房屋镶嵌在低丘缓坡。德清县裸心谷度假村位于莫干山镇兰树坑村,共有30栋树顶客房、40栋夯土小屋,建设用地30.45亩。项目依山而建,采用“点状布局”、架空建筑形态,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

“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树顶客房隐逸在山丘绿荫中。“为了减少开挖和对环境的扰动,全部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基础施工。项目区内茶树和竹林,以租赁方式使用,并保持原生态。”裸心谷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进入群山环抱的山谷,来到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的慧心谷绿奢度假酒店,项目由一个精品酒店和63套独立式度假酒店组成。“当初建设时,我们在丛林中小心翼翼地‘种房子’。”慧心谷绿奢酒店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呈梯形排布,高效利用坡地;道路布局尽可能利用山脊线,做到少开挖,减少泥土流失;建筑结构采取岩石点状混凝土灌装基坑,重钢基础平台,全木结构主体,整个建筑架空山体。

“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位于湖州市吴兴西塞山旅游度假区的廿舍度假村,颇有几分“学术味道”。“项目建设采用人工挖掘、绿色轻钢龙骨装配式建筑和集成一体化装修等施工方法,同步修复生态,建设水土保持设施,让建筑生长于竹林山谷间。”廿舍度假村负责人介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在这里创建了两个乡村发展研究基地。同时,已被授予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学基地。

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全省已建成的‘坡地村镇’项目,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成为“两山”转化新通道。”鲁建平表示。

“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步入建德市乾潭镇胥江村,村落面朝一片茶园,一幢幢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杭派民居”在低丘缓坡拔地而起。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30幢民居,2019年已通过验收;二期建设59幢民居,目前已竣工。

“一期有21栋房屋出租给达曼公司作为民宿酒店对外营业,租费每年126万元,5年递增33%,每户平均年收租金6万余元。”村委会主任王乃芳告诉记者,村集体还把村里空闲的公共设施租赁给达曼公司,每年租金收入52万元。

“两山”之路15年(三)丨把房子种在风景里,坡地上的绿色发展

坐落安吉县的港中旅安吉Club Med度假酒店营业以来,不仅实现年均营业额7300万元,年缴纳税收700余万,还带动了附近村庄村集体及村民的经济收入。“酒店向灵峰村租赁600亩园地,租赁期20年,每年支付租金300万元;给周边村民带来就业岗位100余个,实现人均年收入6万元左右。”酒店负责人说。

慧心谷绿奢酒店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开发建设中,当地村民参与建设的人工收入达1500万元。项目建成后,通过慧心谷渠道销售出的土鸡蛋、土鸡、笋、桃等农产品,也达到50余万元,同时吸引了70多位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到慧心谷工作。

妙西镇妙山村支部书记刘长林说,5年前,村里没有一家农家乐,在慧心谷项目带动下,现在已陆续开办了50多家农家乐、民宿,村民的农产品也卖的很好。

妙西镇镇长张力介绍,目前,全镇共有8个“坡地村镇”试点项目,撬动流转5000多亩土地,带动项目投资50多亿元,推动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106平方公里的妙西到处是绿水青山,只有在保护中科学、适度开发,通过建设‘坡地村镇’,形成新业态,善于经营管理,才能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张力表示。

相关阅读:
胡锡进:历史会为港大今天的决断竖大拇指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赴辽宁旱区指导抗旱生产